加载中…
博文
分类: 工作室动态
    2021年4月22日8:30--17:00,王桂玉工作室围绕主题“深挖乡土教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西南地区科研联动”承办的成都市2021年春季精品课程高中地理菜单培训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邀请了来之省内外著名名师工作室-贵州省龙海英名师工作室、甘孜州谢正武名师工作室、成都市刘万荣名师工作室相聚网络,每个工作室围绕主题提供课例与专题讲座、点评,省内外超过200位老师通过线上、线下活动观摩了此次活动,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收获很多,在对于乡土教材的选材、运用等方面都值得深度思考与实践。
分类: 工作室动态
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铸魂育人的积极作用,2021年3月18日9:00—17:30,郫都区王桂玉工作室与武侯区车海燕工作室合作以省级课题“学习进阶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为主题,承办了为期一天的成都市春季精品课菜单培训。此次菜单培训呈现了三节高中课例与二节初中课例,并进行了省级课题的开题系列活动;此次活动采用了成都市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微信师培通、钉钉直播线上及郫都一中、石室锦城外国语线下同步开展的混合式。莅临现场的专家主要有四川省少年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师范大学李戬教授,武侯区教科院德育研究所易琼所长,石室中学特级教师翁明老师,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张华校长、庄斌副校长及友好学校代表老师们,全程参与线上线下的主要是课题组及二个工作室工作室成员,期间也有来之成都市不同区域的超过200多个老师线上观摩了此次活动。
分类: 工作室动态
     为了迎接省级成果评选活动,更为了让科研成果为一线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帮助,郫都一中课题组成果组核心成员及王桂玉工作室代表教师再一次聚焦课题的研究,于2021年2月28日上午,在郫都区一中三楼会议室召开研究会议。首先是王桂玉老师介绍课题成果的撰写情况与课题组的困惑,成都市师范学院廖全明教授再次从选题、撰写、印证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活动也得到了学校杨建军校长的指导,与会老师再一次对成果进行了提升与深入的研讨,再次理清了提升成果的思路与方法,争取更好的表达与成绩。
分类: 工作室动态
郫都一中举办第三届教育教学论坛——地理科研分会场-公告公示 - 公告公示-成都市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 http://gk.chengdu.gov.cn/enterprise/detail.action?id=375138&tn=0


凉凉冬日,暖暖教育,满怀相逢的喜悦,承载教育的梦想。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加强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理论和实践探究,推动思维发展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郫都一中决定于2020年11月26日-12月4日召开第三届教育教学论坛学术周活动。郫都区王桂玉地理工作室主研的《学习进阶理论下的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水平提升研究》(CY2019Y56) 课题组,拉开了学术周活动的序幕。于2020年11月25日-26日,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进阶研究”的成都市精品课程培训活动相结合,隆重举办了我校第三届教育教学论坛--地理科研活动。


本次会议特邀专家有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廖全明教授,成都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成都市科研教研员陈军老师,成都市地理教研员杨远双老师, 郫都区地理教研员郭述全老师,郫都区科研教研员伍昌龙老师;特邀名师团队: 甘孜州谢
分类: 工作室动态
                             郫都区2020年“望丛杯”高中幸福课堂地理赛课活动
                                    郫都四中   李莹莹
      2020年9月15日,在郫都区第四中学举行了郫都区2020年“望丛杯”高中幸福课堂地理赛课活动。在这次赛课活动中一共有六位参赛选手,分别是一中的杨燕老师、二中罗双权老师、四中余镜老师、郫都嘉祥喻红老师、文武学校朱英英老师、绵阳中学实验学校郫都校区张海老师。六位老师分别围绕课题——“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每位老师在课前都积极准备了教学内容,在课堂中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杨燕老师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随感

   此题是上周学校买来的某地权威的的2013届一诊题。答案为:热带草原气候(2分)

(2012-10-06 09:51)
标签:

教育

分类: 地理视野
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冰川和它所携带的岩石碎块对地面进行掘蚀和磨削作用叫冰蚀)地貌特征显著,有像岩石盆,有的像一只只羊的背部,学名叫羊背石,也是一 种冰蚀地貌。如冰斗、冰川谷、刃脊和角峰等。由岩性坚硬的小丘经冰川磨削而成,顶部浑圆,状似羊背。

冰斗

  冰斗是山岳冰川最典型的冰蚀地貌,冰斗位于冰川的上部,呈半圆形的剧场形状或圈椅状,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冰斗底部是一个洼地。 冰斗主要是在过去山坡凹处河源集水盆地等洼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洼地内积雪成冰,周围基岩受到冻融风化作用而冻裂破碎,冰川运动时把这些崩解物质从洼地中搬走,从而在冰川与洼地的崖壁之间,形成源头裂隙。以后冰雪又充填裂隙,经冻融风化产生的碎屑物又被运动的冰川带走。这种过程反复进行,岩壁不断被侵蚀后退,洼地逐渐扩大。同时洼地底部由于冰雪的压力和侵蚀,也被蚀低加深,原来是小型的积雪洼地,便发展成为圈椅状的冰斗。   山地冰川源头的漏斗状聚冰盆地。是寒冻风化、冰缘作用和冰川挖掘共同营造的结果。其底部较深,四周岩壁陡立,一侧冰川出口处有高起的冰槛。与浅盆状的雪蚀凹地明显不同。
标签:

教育

分类: 高考天地

四川高考高中地理新老教材的对比

  郫县一中   王桂玉

      前言:2012年四川高考是老教材也就是大纲版的高考的最后一年,2013年将是新教材也就是课标本的高考了。二者有何区别呢?由于地理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学科,虽有发展,由于我们用的教材一直是人教版,可以说新教材是在老教材的基础上的改进与完善吧,考纲提法有点变化,但新教材几乎没有大的变化、特别是必修教材本质变化不大,而且老教材的有些知识由于新课标的人性要求,反而大大删掉了与学生终生无用的知识与能力模块或分散在选修教材中,有些大纲版的知识模块就考得很少了,比如新课标选修文科生只考自然灾害、环境保护模块,而海洋、城市、文化、旅游等选修模块由于四川没有作为文科生的必选模块,所以高考必然考得很少,而且考纲(四川新课标的考纲没有出来,但纵观这几年各地的新课标考纲)明确规定:每个选修模块只靠10分!而且难度不大,远不如老教材的难度。  

   可以说,新教材从知识上、能力上为师生降了一定的难度。且具有一定的老教材地理学科的系统性

(2012-04-18 23:36)
标签:

课堂理答

教育

分类: 工作室动态

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理答”的专家之一,他给“理答”下的定义是: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待)、叫答(教师指名某位学生或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这四个环节是前后连接的。所以,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可以说,有效的理答直接关系到学生回答问题的敏捷程度和积极性,教师的理答越是积极主动,越是持肯定、欣赏的态度,学生越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也越影响到学生对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进行智慧的理答,创造充满魅力的智慧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环节

课堂设问

项目

标签:

天气预报

青藏高原

寒潮

最低气温

冷空气

教育

分类: 教学论坛

    选修5的29页教材上“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而教材在讲我国气象灾害时,又说青藏高原不易受寒潮影响,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教材前后矛盾吗?................

   我们常说,影响我国的寒潮,寒潮在天气预报中的规定,是这样的:因北方冷空气南下入侵造成24小时内降温达10℃及以上,并且过程最低气温达5℃以下时,定义为寒潮天气过程。且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发源地主要是西伯利亚或北冰洋极地冰原气团。

   在长驱南下时,中国大陆的众多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寒潮起到了阻碍作用,加上距离遥远和海洋暖空气的影响,到达东南沿海时影响力已经很小了。而且东南沿海近海附近有暖流活动,加强了暖空气的力量。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的原因是地形和气流的影响。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的北面是秦岭山脉和青藏高原,挡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