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纸偶遇之二:道光丁未科的沧州“靓仔”

(2023-04-26 21:02:25)

这次要说的偶遇之书,是自己收集到的清道光时期《同馆试帖选》。“同馆”就是指同在朝庭翰林院任职,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试帖”,原义指唐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用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出字句,被试者即据此补齐上下文作为答案,后来发展为科举考试的诗,多用古人诗句命题,冠以“赋得”二字,因此试帖诗也称赋得体。 试帖诗有五言、七言,或六韵、八韵,宋代王安石变法后,在科举考试中取消了试帖诗一项。乾隆二十二年(1757),在乡试、会试中加考了五言八韵诗,格式限制也更加严格:题目要用经、史、子、集书籍中的一句内容,或用前人诗句或成语;内容必须切题,韵脚在平声各韵中出一字,诗句内不得有重字,语气也必须庄重;题目之字,须在前两联内点出,多用歌颂皇帝功德之语。这册《同馆试帖选》收集了道光乙巳科(1845)、丁未1847)部分进士的会试赋诗,尤其是丁未科,共产生了一甲3名,二甲110名,三甲118名。

为什么说丁未科考试,我们沧州的才子最“靓”呢。一是“状元夺魁”:状元郎是沧州南皮县人张之万(字子青),被授翰林院修撰。二是“一门三进士”:刘其年(字芝泉)为沧州献县人,获二甲第7名,选庶吉士散馆(明清时期的一种选才制度,殿试考中进士后,除一甲三名立即被授予修撰、编修官职之外,其余新科进士则被选为庶吉士,由皇帝特派的翰林院学士负责教习,以三年为期,学习期满后,经考试优等的,对原二甲进士授予编修之职,原三甲进士授予检讨之职,其余次等的,担任各部主事或到地方上担任知县)授翰林院编修;其兄刘书年(字仙石)是道光乙巳科二甲第31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并授予编修之职,其诗词文皆有可观,张之洞称赞他“尤工长短句”,但其诗词多佚失,存世仅十几首;其父刘廷楠(字让木),乾隆丁未科(1787)第47名进士,任广东揭阳县令,同为丁未科的其年整差一甲子,真正是一门三进士,传为佳话。道光丁未进士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晚清重量级人物,如:李鸿章、沈桂芬、郭嵩焘、沈葆桢、马新贻等等,正是他们的出现,影响了晚清政局,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这一科金榜也被后世称为清朝最牛榜单。

下面,我们就看看这些“靓仔”的文章吧。

张之万,丁未科会试试帖诗。题目:“四时为柄”。出自《礼记·礼运》,原文:“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意思是:以天地为根本,因此可以包罗万物;以阴阳为大端,因此可以察觉人情;以四时为关键,所以农时不失,事情可以轻易地成功;以日星为纲纪,因此可以很方便安排做事情的顺序。诗文:作则天同大,绥猷四序推。国真操有柄,政贵顺其时。斗运瞻其象,衡齐首命义。雨旸调玉烛,寒暑验铜仪。月令乘权布,风行执矩期。法惟臣下驭,道是圣人持。坤义占还协,谦爻德若斯。握符钦建极,温肃悉恩施。【书中评语:独从题下“四时”二字磬控、纵送,无不如意,第七联尤见心灵】

刘其年。道光十七年(1837)中举人后,多次参加会试,作有诗词,本书录有三首。其一,丁未科会试试诗。题目万松深处鹤巢云”,出自明代王越《小金山》诗,“一水尽头僧钓月,万松深处鹤巢云”。诗文:苍翠深无际,浓云压树梢。万松齐偃盖,孤鹤正营巢。密荫疑堆絮,幽棲胜筑茅。身高防露警,鳞动想风捎。氅叠凉痕重,钗横碎影交。寒无梅是守,坚拟竹之苞。肯逐莺迁木, 还偕凤在郊。御园知得地,作栋仰螭蚴。【书中评语:起始两联点题工整,第三联先打开“松”“巢”两字解释;第四联就“”“松”对写,意境高超,题之情景兼到,第五联仍在散开“”“松”字之意;第六联首句从鹤字衬出松字,次句写巢字,押韵之工、支对之巧,殊非寻常所意想到;第七联用衬笔引起颂扬,亦不嫌泛】

其二,乙巳科会试试诗。题目:“远移山石作泉声”,出自唐代王建《薛二十池亭》诗,“斜竖小桥看岛势,远移山石作泉声”。诗文:只为看山计,园亭巧制传。远絻移断石,声已作流泉。蟹殻疑承露,螺痕欲化烟。虚嵌云叶碎,低泻浪花圆。晴引林间雨,凉皴水底天。枕教清到耳,支爱瘦于拳。景忆观庐阜,人应住辋川。众仙蓬岛集,王建句重联。【书中评语:泛写泉声便索然无味,全诗重点围绕“移”字摹写出的神诗;四五六三联精心结撰,秀韵天成,于题理题神毫无遗憾;“蟹殻”,《太湖石志》记载,在二鼋之南,有像蟹壳的小石头;“云叶”,唐代李峤》中有“岩花鉴里发,云叶锦中飞”诗句

其三,辛丑科会试试诗。题目小园花暖蝶初飞”,出自晚唐罗隐《寄前宣州窦常侍》诗,“曲槛柳浓莺未老,小园花暖蝶初飞”。诗文:只为余寒勒,穿林蝶尚稀。园中初送暖,花下渐纷飞。风信连番换,烟光几日违。盪开香似海,盼到锦成围。丽粉春俱尽,偎红力觉微。烘晴留活态,摘艳写生机。墙短阴难隔,迵影共依。好吟罗隐句,御苑驻芳菲。【书中评语:泛泛写下“蝶初飞”三字意思,脱却花暖便无生趣,贪写“小园花暖”四个字意,又非题所应有,诗妙在工于布景,从蝶字写出了花暖,初字亦不略写,真是画工都不能到达的意境】

刘书年。本书中录有其诗七首,选其中二首,以供欣赏。 其一,题目:“桐叶知闰”,出自宋代罗泌《路史·陶唐氏纪》载,“桐挺东厢,蓂生下庭,龟书乃来。于是稽蓂以正月,访桐以定闰。录龟字而施之,是曰龟历 诗文:不仅知秋至,灵占百尺桐。三年方纪闰,一叶亦分丛。六六排难定,双双数未终。织痕初濯雨,小瓣乍禁风。圭影量犹窄,琴徽制许同。蓂阶参损益,藕节验玲珑。 应候孙枝茂,归奇子律通。端阳欣再展,敬授仰宸衷。【书中评语:此题颇难刻划,五六两联就侧面托出七联,亦不脱闰字,灵心妙腕,足以开阔心胸。 “六六”“双双”:指《遁甲经·梧桐注》载,梧桐可知日月、正闰,生十二片叶子,一边六叶,自下数一叶为一月,至十二月,有闰则生十三叶,视叶之小者,可知闰在何月】

其二,题目:“升月照簾栊”。出自南朝江淹《张司空华离情》诗,“秋月映帘栊,悬光入丹墀”。诗文:开得簾三面,邀来月一棱。疏栊看乍照,深院待初升。余韵停瑶轸,清光转玉绳。云添梧叶暗,波映枣花溦。玳瑁垂双押,罘罳隔几层。白痕描桂户,红影淡藜镫。额绣斜纹漾,心香宝篆凝。惠连留逸句,延赏画栏凭。【书中评语:开始四句冕旒秀发,第三联虚写升字,第四联分写全题,第五联写簾栊,第六联写出照字,第七联总收未点明出处,心花四照,好句欲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铺开了士子求学的艰辛之路,也成就了抡才胜者的辉煌!旧籍承载着字字珠矶,让我们能够欣赏到这些优美诗词,至今读来仍朗朗上口,另人赞叹。试诗是清代科举考试的必备科目,士子们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虽然流传下来不太多,有的也没有选入正式典籍,但也不乏精品,展现了他们的非凡功底。道光丁未科会试无疑是晚清没落时期重要的一场科考,一批重要人物通过这个榜单步入政坛,在此后乃至中国近代史上可以说是叱咤风云,演绎出了众多重大事件和惊心动魄的故事。看清代科举考试,这一年,沧州才子无疑是最“靓”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