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联合体展评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标签:
教学课例教育 |
分类: 课题 |
一、教材分析
学生每天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都出自物体的振动,然后这些声音又以声波的形式,从各个方向传到耳朵,被人体感受到。但是这些声音有哪些具体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却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问题,特别是在音乐课上,这些问题更加凸显。本课继前两课研究与学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研究并解答这些问题,使学生获得一个较完整的对声音的认识。本课围绕“不同声音的区分与辨识及与物体的关系”这一话题展开,教学内容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做猜声音的游戏,认识到每个人的声音是不同的,各具特点,进而延伸出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形成探究声音不同之处的兴趣与动机。
第二部分,分别制造音量、音调不同的声音,对比分析音量、音调不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三部分,小组合作击打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合奏一首乐曲。
第四部分,认识噪声,交流讨论保护听力的办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已经感知过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只是对于声音的特点了解得不够深刻,而“音量”和“音调”本身又是相互交叉的,知道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学生对于声音的“音量”和“音调”是很难正确区分和表达的,但对于探究声音的强弱和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科学知识]
1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2.区分音调和音量。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声音存在的音调、音量的区别。
2.能利用不同的音调和音量制作简单乐器。
[科学态度]
在小组合作的制作与演奏游戏中运用相关概念,形成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乐于分享与合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教学重点】
能辨识声音在音量、音调方面的区别,了解声音与发生物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区分音量与音调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杯3个、铝片琴。
[学生]小皮鼓,三角铁、长短不同的管子,敲击棒,
【教学时间】
1课时
自主在网上搜集有关噪声的相关知识(可以是文字、图文材料,也可以是视频)
(一)导入课题
1.孩子们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 ,课堂上我们要专心倾听 仔细观察、勇于动手 、积极发言。
你听清楚老师的课堂要求了吗?那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你是如何听到老师的声音的?
(预设: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是传向各个方向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通过外耳廓、 耳道、鼓膜、听小骨,传递到听神经,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声音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玩儿一个游戏“ 猜猜我是谁” 。
游戏规则:同学们用双手蒙住眼睛 老师 随机抽几名同学 老师拍拍你的肩膀 你就对大家说 “猜猜我是谁?”
师:同学们猜的真准!为什么你不用看,你就能猜的这么准?
(生:因为他们的声音时不一样的。)
小结:每个人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各有特色,我们再听一听,敲击桌面和敲击玻璃的声音一样吗?在科学上,我们把每个人或不同物体发出独有的声音,叫音色。
2.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声音的世界,探究不同的声音。 (板书课题)除了声音在音色上的不同,你还想知道什么?(生:声音还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研究音量大小产生的原因
1.情境:敲击小鼓的鼓面 你能让小鼓发出不同的声音吗?
师:你是怎么做到?
师:相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也会不一样。轻轻地敲击和用力敲击发出的声音于什么不同?
2.科学上,我们把声音轻(小)叫做声音弱,把声音响(大)叫做声音强。声音大小科学的描述叫声音的强弱,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板书: 强
3.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自己的双手或身体发出不同的音量?
(课件出示:强弱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善于动手动脑,奖励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让我们全体起立,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击掌伴奏吧!
(播放
3.提问:为什么用力大小不同会引起音量的强弱变化?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猜一猜。
大家想不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我们就要动手去揭开其中的秘密。观察实验材料,它们通过什么方式发出声音?
(敲击,弹拨)除了可以发声的物体,你还有什么发现?
(小纸屑)借助小纸屑是用来观察什么的?在之前的的科学探究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当我们的眼睛看不见或是看不清物体现象时,就需要借助工具。那么借助了小纸屑可能是要观察物体发声时的什么现象?(振动情况)此处的小纸屑就是一种工具,它可以更清楚地帮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状态。
7.活动步骤及要求:
(1)用大小不同的力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仔细观察小鼓在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鼓面上纸屑状态有什么不一同;
提示:观察时,视线与要与发声物体齐平;一边观察边思考。
小组选定一名同学,在老师口令下进行操作,注意两次用力对比要明显。“弱
8.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生1:小鼓发出的声音强时候,纸屑跳得高;声音弱时,纸屑跳得低;
师讲解:纸屑跳得高,说明振动后纸屑跳起的距离大,说明此时鼓面振动的幅度比较大,(教师配以手势);纸屑跳得低,说明振动后纸屑跳起的距离小,说明此时鼓面振动的幅度比较小,(教师配以手势)
9.师:现在看来声音的强弱跟什么有关?
学生总结:跟振动幅度有关,用力大,物体振动幅度较大,声音越强,用力小,物体振动幅度较小,声音越弱。
任务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相关因素
谈话: 同学们这样积极踊跃,老师又想奖励大家一段音乐。这次我们要静静的倾听,还要想一想,关于不同的声音你又有什么疑问?你是否发现这是声音的什么发生了变化?(播放古筝)
(生:拨动古筝的琴弦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生:这是声音的高低不同)
师:声音中除了有强弱的变化,还有高低的变化。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音调】
1.这里有2个相同的玻璃瓶,用相同的力敲击,你能借助一种材料,你有办法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预设:学生说方法。学生不了解时,老师直接操作,让学生观察。)
请记录你听到的声音的高低情况,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
2.提问:猜一猜:音调的高低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辩一辩吧!
第一组:观察铝片琴的琴片有什么不同。找出最高音和最低音。
第二组: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倾听音调的高低
第三组:拨动松紧不同的橡皮筋,倾听音调的高低
师:友情提醒:用相同的力去做下面的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记录单
研究高低不同的声音记录单
相同的条件 |
不同的条件 |
什么情况下发出的音调最高 |
粗细、松紧 |
长短 |
|
长短、粗细 |
松紧 |
|
长短、松紧 |
粗细 |
|
6.交流汇报:什么情况下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短、细、紧、薄的)物体发出的音调高,(长、粗、松、厚)的物体发出的音调低。
7.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让我们用科学知识揭开其中的奥秘。为了便于观察,我们用钢尺进行研究,分别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请同学们在倾听的同时认真观察钢尺的振动状态。
先把钢尺伸出桌面10厘米,拨动,倾听音调的高低,再把钢尺伸出桌面20厘米,拨动并倾听音调的高低;再伸出30厘米,重复前面的操作
钢尺伸出桌面长度 |
音调高低 |
振动状态 |
10厘米 |
|
|
20厘米 |
|
|
|
|
|
8.指名交流:
生:音调高,钢尺振动快;音调低,钢尺振动慢。
9.活动拓展
小组合作,用长短不同的管子制作小乐器,试着敲击走出一首乐曲。
任务三:认识噪音,交流保护听力的方法
1提问:我们欣赏和弹奏了美妙的乐曲。 (出示情境图)
听听下面场景中的声音,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刺耳,不舒服)
2.师:这些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就是噪声。
关于噪声,你在课前都有哪些了解?(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4.师生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长期遭受噪声的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噪音和废水、废气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
那么,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指生交流)
(三)反思导结
反思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选取合适的材料,自制一个简易的乐器。试着演奏,并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板书设计:
不同的声音
振幅大
振幅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