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前生后世
(2012-11-04 18:36:25)
标签:
杂谈 |
唐僧的前生后世
重读《西游记》原著后,除了对孙悟空的师傅到底是谁产生怀疑外,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写出来,那就是唐僧的前身后世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与各位朋友商榷。
先谈谈现实生活中的唐僧,任何伟大作品的主人公往往都能从现实中找到原型,吴承恩也不例外。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时,他已通读了唐僧所撰的《大唐西域记》,也看过了元代剧作家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等作品,《西游记》中唐僧即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唐僧为原型创作的,那么这个唐僧唐三藏到底是何许人也。
因为是出家人,我们还是要从他的俗家姓名说起,他姓陈名袆,乳名江流,法名玄奘。说他唐僧意谓其是唐朝第一高僧,说他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公元602年他出生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少时因家境困难,随从出家的二哥陈素住在寺庙中,从小接触佛法。11岁时就熟读《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13岁时洛阳度僧,被破格入选。16岁时跟随二哥陈素前往唐朝首都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多在蜀地,因而又同往成都。20岁时在成都大慈寺受具足戒。22岁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25岁重返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他结伴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27岁他从京都长安私自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历谒名贤,叩询请益,寻求梵本,因而名震五天竺。43岁返回长安在大慈恩寺进行研究和翻译佛经。62岁圆寂于玉华寺,葬于白鹿原,后迁至樊川。他一生游历,晚年编译《成唯识论》,撰《大唐西域记》,是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和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追其家世本是儒学世家,为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父陈钦曾任东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唐为北齐国学博士,父亲陈惠在隋初曾任江陵县令,大业末年辞官隐居,此后潜心儒学修养,他有三个哥哥,二哥陈素早年于洛阳净土寺出家,以讲经说法闻名于世,号长捷法师。因为从小跟随二哥,所心陈素既是他的兄长,又是他的师傅。
下面再看《西游记》中的唐僧,吴承恩是如何设计他的人生之路的。
《西游记》原著中关于唐僧生世的描写惜墨如金。第十一回末尾唐太宗要办水陆法会,需要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坛主,经过层层查选,唐僧入围。原文写到“你道他是谁人?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一首长诗介绍了唐僧的身世。第三十七回唐僧与乌鸡国王的鬼魂交谈,三藏道:“你的灾屯,想应天付,却与我相类。当时我父曾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经三个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了性命,幸金山寺恩师救养成人。记得我幼年无父母,此间那太子失双亲,惭惶不已!”几句话说明了父母遭遇的灾难。第九十九回开头观音菩萨看了唐僧灾难的簿子,上写着:蒙差揭谛皈依旨,谨记唐僧难数清,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出城逢虎第五难……”前四难出说出了唐僧的关键身世。除此之外再没有看到关于唐僧身世的描写。
从以上的描写中大致可以勾勒出《西游记》中唐僧的前身后世,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徒弟金禅子转世,只因偷懒不认真听讲,被贬下凡间遭受苦难。他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名玄奘,与现实生活中的唐僧基本一致。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大学士。他外公殷开山是当朝一路总管,母亲自然是宰相千金。他出生前父亲被水贼伤生,母亲被水贼欺占。出生后刚满月即遭抛江逃命,随波逐流到海岛金山寺,被迁安和尚收养,十八岁认亲娘报血仇,父子相逢。更为详细的故事情节一概不知,吴承恩又一次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为这位伟大的作家知道他创作的重点,《西游记》的主角是孙悟空而非唐僧,在文学作品中这样处理一位配角是合情合理的。
直到最近,我又看到了一本清朝版本的《西游记》,在第八回和第九回中间加了一回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才对唐僧身世的故事情节得到完满补充。但是看完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根本就不像是吴承恩的手笔,更像是清朝末年的白话文。文中不但失去了《西游记》通篇的文学色彩,而且矛盾百出,疑虑众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把这些疑问一一列出,供各位朋友分析。
1、陈光蕊中了状元,跨马游街, 遇丞相殷开山之女殷温娇打绣球招亲, 恰巧打着陈光蕊的乌纱帽。当晚就拜了堂, 入了房。第二天一大早就携美妻到江州赴任去了。这好事来太快其中必有奇巧。
2、从赴任出发离开京城,到上了稍水刘洪的贼船,陈光蕊被杀,最多二十天的时间,但殷温娇已知自己身怀有孕,不知是男是女,万不得已,权且勉强从了水贼刘洪。这不符合女性妊娠规律其中必有奇巧。
3、洪江渡口,刘洪、李彪两个水贼杀了家童,打死陈光蕊,既没劫财又没劫色,而是穿了陈光蕊的衣冠,带了官凭,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这不符合盗贼本性其中必有奇巧。
4、三个月后江流出生,南极星君告诉殷温娇“此子异日声名远大,非等闲之辈”。满月后殷温娇却乘刘洪外出办公抛江弃子,说是怕刘洪加害,实则放入江中危险更大,为什么不放在大街上人多的地方,孩子的被人收养的概率更大。这从逻辑上说不通其中必有奇巧。
5、水贼刘洪走马上任江州知府,十八年不升不降不调,竟然没有露出半点马脚。说明刘洪深谙官场之道,行事分寸恰到好处。这刘洪不是一般人等其中必有奇巧。
6、殷温娇当时因身有孕顺从了刘洪,但弃子后再无牵挂为什么不去报仇,不去逃跑,不去求救,而是陪着仇人度过了一十八年六千五百七十个日日夜夜。这温娇女士的忍耐力太强了其中必有奇巧。
7、金山寺和尚捡到江流,看到血书,理应报案,将罪犯绳之以法。但他却没有伸张正义,而是把血书紧紧收藏。这不符合佛家慈悲为怀的信念其中必有奇巧。
8、殷温娇十八年中有条件自杀但一直没有自杀,等儿子来报仇时自杀了三次,并且在刘洪被剜心肝之后,陈光蕊还魂复活,一家人应该算团圆了,但她还是自尽了。殷温娇曾经对父亲说的一句“吾闻妇人从一而终”其中必有奇巧。
9、金山寺中到底是迁安和尚还是法明和尚有待考证。原著中是迁安和尚,附录中是法明和尚,好似附录是后人所作。
10、这一回附录到底是吴承恩所作还是后人所作有待考证。原著中唐僧说“我父曾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经三个月,分娩了我”。好似附录也是他本人所作。
纵观这些疑问只有一种解释,唐僧的亲生父亲是刘洪,所有的事情才能顺理成章。
如果此回附录确系吴承恩所作,他对唐僧的人生规划就是从小在寺庙长大,得知身世后为了报仇血恨,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逼死了自己的母亲,这样他在人世间便无牵无挂,最后彻底皈依佛教,听命于如来的招唤,去完成他们设计的艰难任务。
关于唐僧的前身后世的探讨集中反应了佛教六道轮回和因果报应两大律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