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恋恋中国风》7期:衣襟半染烟霞气

(2016-07-26 08:15:07)
分类: 历史杂谈

            衣襟半染烟霞气

                         /代连华

    云烟缭绕的五云山上,一间古朴的院落里,年轻的施肩吾把卷诵读,只见他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手舞足蹈,读到精致妙之处,更是连连赞叹。读书渐入佳境,浑然忘却尘世纷扰。

出生于浙江富阳的施肩吾,自幼喜爱读书,怎奈家贫不能进私塾,于是被父母送入道观之中,既可修行也有书读。

清修之地,给予了施肩吾明朗的面容,儒雅的品性,以及风骨卓然的傲气。两耳不闻俗事,一心只读史书。渐渐地,施肩吾的才气远近皆知。同窗好友相继步入科考,虽然施肩吾才华过人,他却无意仕途,每日于山中,读书吟诗,游山玩水,倒也逍遥自在。

山中不知岁月长,潜心修道的施肩吾,转眼间已过而立之年。本想不入仕的他,却因家族之中屡被豪绅欺负,在族人的央求下,已经四十岁的施肩吾走入考场,并凭借自己的才华一举夺魁。

淡泊名利的施肩吾,中得状元后却引发一场争夺战。施肩吾所居住的地方,属于两县交界处,唐宪宗时,为了鼓励各地出人才,规定凡是高中状元所属的县城,县官连升三级,县里的百姓可以免税三年,如此奖励,自然引得两县相争,争来争去没结果,最后惊动皇帝出来裁决,状元归两县所有,两县均不用纳税。争状元,堪称史上最精彩的争夺战,而施肩吾对此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对前途忧心忡忡。

出身寒门,虽然中得状元,若无人举荐,当官也是难上加难。不得已,对仕途深感厌恶的施肩吾,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转而投入官宦门下,说着言不由衷的恭维话,内心却是极度苦闷。

每每登山远望,烟雾云霞扑面而来,壮观的景色瞬间驱散心中所有的不快,施肩吾沉浸在美妙之中,恍如步入仙境,然而纷繁的尘世间,哪里会有仙境呢?日复一日的奔波,让施肩吾苦不堪言,满腹才学在官场之中却处处碰壁,后在朋友帮助下,施肩吾成为洪州刺史幕僚,虽然不情愿,但身在其位,也得谋其政。

施肩吾对民间生活极为熟悉,每有案件入手,总是亲自访查,从不曾有冤案发生,时人赞其断案如神。施肩吾清贫的出身,注定他的目光关注劳苦大众,并不喜欢左右逢源,这使他在仕途之中,很难有更高的提升。

长庆四年,蝗灾横行,为救百姓,施肩吾不等朝廷下旨,擅自开仓放粮,而在运粮过程中,为防海盗抢劫粮食,又在船上遍插杏黄旗,运粮船队得以顺利前行,此举救得数万灾民,但却触怒朝廷,施肩吾的上司被贬职,虽然没有问罪于施肩吾,但却让他心灰意冷。

仕途步步凶险,人间处处不平,前行无路,后退无门,万般无奈之下,施肩吾辞官入道修行。清静之地,虽生活凄苦,却远离纷争,他曾赋诗寄友,诉说修行之志:重重道气结成神,玉阙金堂逐日新。若教西山得道者,连馀便是十三人。”但修行只是他个人的意愿,天时地利却未能如意。

唐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廷苛政猛于虎,自然灾祸连连,土地毫无收成,施肩吾的家人及族人,食不果腹病饿交加。施肩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无奈之下,他只好从道观的清净之地走出来,带领族人们开始了漫长的迁徙。

离开家乡非所愿,施肩吾泪洒黑土,都说故园难离,不曾离,却已在念归期。施肩吾恋故土,而今不得不离开,于是便在生前,竟为自己修假坟一座以示决心,此后无论身在何处,即使是魂魄也要回归。有土地的地方,就有苛捐杂税,施肩吾只好买船渡海,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来到澎湖岛。

澎湖海岛聚居着少量土著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施肩吾实地考察海岛周围,亲自率领族人开荒种田,结网打鱼维持生计。小小海岛虽然没有苛捐杂税,没有欺凌压迫,但环境却很恶劣,施肩吾最终决定留下来。虽然生活困苦不堪,但施肩吾的内心却是宁静祥和的,没有俗世所扰,只为生活奔波,精神上是愉悦的。他在劳作之余,创作出大量诗词,以慰藉枯燥单调的日子。

“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施肩吾将诗寄给好友张籍,而诗人张籍感叹施肩吾的艰苦生活,几番想渡海探望,却终不成行。而施肩吾也怕老友担心,遂写书信述说居住海岛之乐趣。“朝夕听涛拍岸,鱼儿往来穿棱,远望烟霞飘渺,醉卧不知何年?”施肩吾的豁达淡泊,让张籍赞赏不已,遂称施肩吾为“烟霞客。”  

施肩吾一介布衣,无权无势,只有满腔热情。澎湖的名气逐渐传开,大陆百姓纷纷迁居海岛,名不见经传的澎湖海岛,竟在战乱频起之时,成为人人向往的桃花源。忆往昔,自已苦寻人间净土,如今,真正的人间净土,却需要靠自己的双手来争取。施肩吾对此感慨不已,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只是成荫的柳,却是以背井离乡为代价。

     满腹才华,半生飘零,身居海岛,终有所成。海岛名声在外,施肩吾却苦闷于心。海岛虽美,却不及故土亲。目光所及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是往来穿棱的渔船,是说着方言的土著人。而昔日诗词唱和的好友,如今身在何处;熟悉的青砖院落里,那棵老杏树是否结满果实;五云山上,是否晨钟暮鼓檀香袅袅。海浪声中,饱受思乡之苦的施肩吾写下《西山集》十卷,以及《太白经》《西山群仙会真记》等等。但这些文字,依然不解乡愁。

轻揽烟霞映松竹,风骨卓然迎风雨。澎湖是安居乐业之地,但在施肩吾的心里,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的家园。落叶归根的念头,是晚年施肩吾最强烈的渴望,他常常登上海岛远望,海水尽头,那里是自己的故园。隔世般遥远,却夜夜入梦。山峦中烟霞朵朵涌出,山下竹林苍莽葱翠,居高临下,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温馨的家呀。而眼前波浪翻滚,家乡只能成为永久的记忆。

     施肩吾终究没能活着回到家乡,八十二岁那年,病逝于澎湖海岛。遵其所愿,族人最终将他的灵柩运回故里。开发澎湖第一人的施肩吾,以布衣之身被载入史册。

    烟霞起峰峦,松竹映大地,游子归故土,夙愿终得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