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与智慧》:不争的智慧

(2015-01-12 21:26:39)
标签:

谢谢编辑

分类: 感悟励志

                《思维与智慧》:不争的智慧
                                                  不争的智慧

                                                                文/代连华

公孙弘在汉武帝时曾任宰相,从一介贫寒布衣到贵为宰相,公孙弘走的是以退为进的路线。

 

公孙弘曾担任狱吏,因为有过失而被撤职。回家后发愤苦读,六十岁时被汉武帝以贤良征为博士,出使匈奴时,因为陈述情况不符合皇帝心意而被免职。七十岁时,公孙弘再次被征为文学儒士,因为博学多才,很快被提升为左内史。公孙弘见闻博广,每当议事时,他总是先把事情详细陈述出来,然后让皇帝自己去选择,如果遇到不同意见或者遭到同僚们的驳斥,公孙弘也不争。

 

公孙弘位高权重,生活上却很节俭,常盖布被,一时传为美谈。时任主爵都尉的汲黯有些看不惯,于是对武帝说:弘位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盖,此诈也。汲黯认为公孙弘是哗众取宠,没有必要装节约。公孙弘听了也不争辩。

 

武帝就问他,汲黯说的是不是事实呀,你怎么不争辩呢?公孙弘老老实实地回答:汲黯说的是事实。但武帝却认为公孙弘是谦让,对他很信任。

 

有一次,公孙弘和众大臣们在朝庭外商议事情,可是上朝奏请皇帝定夺时,公孙弘临时改变了想法,所陈述的事情与众大臣意见不符。汲黯很生气,当庭斥责公孙弘: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汲黯认为,你和我们商议了,就得按商议的结果奏明皇帝,可你却临时背叛了众人的意思,实在是不忠呀。

 

面对汲黯的指责和众人的误解,公孙弘也不争辩,默默地独自承受着。后来,皇帝就问公孙弘,“事实证明你所陈述的事情是对的,可当大臣们诘难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争辩呢”?公孙弘淡定地答道: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汉武帝听了连连点头,认为公孙弘很谦虚。

 

公孙弘出身贫寒,面对仕途沉浮宠辱不惊,与人交往不计小节,最终封侯拜相,靠的却是不争的智慧。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不争是一种智慧,不争才会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1期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