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粮油市场报:清粥岁月

(2014-11-20 11:57:52)
标签:

谢谢编辑

分类: 往事如花

粮油市场报:清粥岁月
                                      清粥岁月

                                                           文/代连华

和一位南方朋友聊天,他说在熬小米粥。我说小米粥的确好喝,熬出来是金黄色的有着淡淡的米香。他很惊讶地说小米熬出来的粥是白色的呀,入口寡淡没有米香呀。是呀,朋友居住的地方不产粮食,所食用的多是陈米,怎么会品尝到正宗清香的小米粥呢?

对于粥,有着极特殊的感情。小时候,我生活在乡下奶奶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那时粮食总是不够吃,所以一日三餐,奶奶总要精打细算。每天天不亮,奶奶就先起床,升起灶堂火开始熬粥。黑铁锅,清亮的水,金黄色的小米,在熊熊火焰中开始沸腾着,粥熬好之后,米汤与米粒层次分明,瞧着就有食欲。当粥香弥漫了整间屋子,我们才伸着懒腰起床。

一碗粥、一块玉米面贴饼子、一碟咸菜,有坐有站也有围在锅灶前的,喝口米粥咬一口饼子,挟一丝咸菜,早餐简单却很温馨。奶奶总是最后上桌,粥盆里已经所剩无已,奶奶会将粥盆刮干净而不肯浪费一粒米。那时最常喝小米粥,偶尔也会熬玉米粥和小麦粥。单调苍白的岁月里,因为粥的滋润而变得很温暖。

熬粥需要文火慢熬,那样的粥喝起来绵软细腻有味道。米粥熬得是否清香适口,也是衡量家庭主妇的标准。记得邻家有位新娶来的媳妇,她总是一边做饭,一边趴在墙头上与人闲聊,结果米在锅里糊了底,焦糊的味道会传出很远,我们常笑她“又糊了”,她也不生气。奶奶常叹气说她不会过日子,好好的米怎么就熬糊了呢?

有一年,和爷爷去野甸子打草。刚刚下过一场秋雨道路泥泞,牛车走得很缓慢。天黑下来,我又冷又饿直打哆嗦,爷爷将我领进看管瓜园的窝棚里。窝棚里有位老人,很热情地招呼我们。老人点亮煤油灯,从布袋里舀出半碗米,放入外面支起的小铁锅里,不一会儿,喷香的小米粥熬好了,老人在瓜地里摸出几个小西瓜,切开后掏出瓜瓤,再把粥倒入里面端给我们。粥里混着淡淡的瓜香沁人肺腑,我大口地喝着,曾经抱怨家里总是喝粥,而此刻粥却是人间美味。

有位朋友在QQ签名中写道,人生不过是一碗粥。朋友从乡村走出来,一路打拼济身于商海,每天觥筹交错不辨晨昏。有一次,他喝得大醉,胃里翻江倒海般难受,突然间想喝妈妈熬的小米粥,但妈妈在哪里呢,妈妈在千里之外的故乡呀。第二天,他毫不犹豫地回到乡下,只为喝一碗妈妈熬的米粥。朋友说,粥有好多种,但只有妈妈熬的米粥才是最合胃口的。其实朋友不仅仅是想喝粥,只是胃里知乡愁罢了。

如今喝粥不仅仅是为了果腹,而上升到美容养颜保健,虽然粥的做法极多,有莲子粥、红枣粥等等,但骨子里依然喜欢那种单纯朴素的米粥。

清贫岁月,粥香弥漫,是此生最美的回忆。

粮油市场报:清粥岁月
http://www.grainnews.com.cn:9998/epaper/uniflows/html/2014/11/19/04/04_72.htm

《粮油市场报》2014年11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