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老年报:那些不能舍弃的

标签:
谢谢编辑 |
分类: 往事如花 |
在电脑房修理电脑,老板熟练地拆开检查。我在浏览电脑耗材时,却发现门角摆放着几把旧雨伞,旁边还立着一块木板广告牌,专业修雨伞。我笑着问店老板,现在还有人修雨伞吗?店老板也笑了,哪里还有人修雨伞呢,只是曾经干过这个行当,心里有些舍不得,有人修更好,没人修也摆在那里做个念想呢。
不能舍弃的,就做个念想,如此朴素而温馨。
楼区里有一家发廊,老板是位年轻帅气的大男孩,不仅穿着新潮另类,一头长发也是染得色彩斑斓。发廊里的物品和工具,摆放得井井有条,出来进去的都是同样新潮另类的年轻人。但在发廊一角,则摆设着老式剃头刀、剃头布及枣木椅子,看着有些格格不入。大男孩说,家里祖祖辈辈是剃头的,到了自己这里,学得都是新技术,但祖辈的手艺不能丢,还得继续为老人们剃头刮脸。大男孩虽然表情无奈,但看得出还是尊敬家里的长辈。
光阴如水匆匆逝去,有些人或事早已沉入历史的长河里无从忆起,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总有一些难以舍弃的,在内心深处闪烁如珠。
有一次,去乡下参加婚礼,在村口看见有位老人坐在榆树下,面前放着一副担子,担子两边挑着补锅工具,从火炉子到工具箱。老人一边吸着烟袋锅,一边极有韵味地喊上几嗓子,补锅嘞。这情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小时候村口常常会有这样的补锅匠、修鞋匠等等,他们走街串巷用精湛的手艺,换取微薄的收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却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此时补锅摊前,围上来几位同样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亲热地打着招呼:不在家里享清福,又跑出来做什么呢?补锅老人笑眯眯地说:闲不住呢,出来活动活动筋骨。
听村里人说,那位补锅老人早年以补锅为生,一副担子养活一家人,现在儿女们生活富裕,对他很孝顺,哪里还肯让老人出来补锅呢?老人是趁儿女们不备,偷偷溜出来的。老人说,已经习惯敲敲打打的生活了,那是一种寄托,并不在乎挣钱多少,只有挑着熟悉的工具箱走街串巷,才觉得好日子更加踏实。
那些不能舍弃的,也常常是我们生命里最在意的。它们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给予我们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当它们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却不曾消失在岁月里,它们以各种方式被保留下来,成为时尚生活里最朴素的风景。
不能舍弃的,依然延续在生活里,成为最美好的念想。
http://yzlnb.sjzdaily.com.cn/html/2014-10/22/content_1118890.htm
《燕赵老年报》第11版哲理故事2014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