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报:烛光里的友谊

标签:
谢谢老师 |
分类: 往事如花 |
寂寥的雨夜,是最适合读书了。一本《杜甫传》正读得兴起,突然间停电了。摸索着抽屉里,找出一小截蜡烛点燃,烛光映在书本上恍如隔世,曾经在烛光里读书的场景,瞬间浮上心头,往事在闪烁的烛光里变得清晰明朗。
曾经生活在小山村,学校就在山脚下。春夏秋三季,抬头就能欣赏到曼妙的风景。冬天时白雪皑皑,教室里却是黑乎乎的,三四点钟就已经看不清书本上的字。那时没有条件通电,如果继续上课,就只能点蜡烛。那时,蜡烛还是很奢侈的物品。
记得同桌男孩是外地转学来的,长得眉清目秀而且学习极好,但家庭生活困难,他常常不带蜡烛。每次烛光燃起,他都把头低下去,仿佛沾了同学们的光而有些不好意思。彼时正是花季少年,脆弱而又敏感。怕他太尴尬,我悄悄地把自己的蜡烛放在桌中间,这样两个人都能看得清。每次,他都感激地朝我笑笑,笑容纯净明朗。
那时男孩女孩保守不说话,即使坐同桌也要分出界线。而我们共用同一根蜡烛的秘密,却让同学们看到,于是班级里传出了闲话,说我和同桌男孩好上了,早恋的字眼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即使是这样,如果传到父母那里也会挨打。我气得哭起来,为了避嫌,当蜡烛再次燃起时,我用手支撑着脑袋看书,借以遮挡烛光。同桌男孩好像明白了,低着头默默地背书。
有一天放学,路面冰滑,我不小心摔倒了,腿疼得无法站起来,同学们围着我不知所措,同桌男孩跑过来,一步一滑地把我背到村卫生所。那天,我哭得一塌糊涂,说不清是疼的还是委屈的。后来,我做了一个简易蜡烛台,把蜡烛插得高一些,烛光照得远一些。我和同桌男孩依然共用一根蜡烛,温暖的烛光下,我们默默地学习,而时间也在烛光里悄然流逝。
初三时,同桌男孩转学离开了学校,临走时,他在我书桌里放了一幅画,画面是一张书桌,一缕烛光,下面一行小字,谢谢你的烛光,简单的素描却笔力清晰。
后来,我也来到县城读书,意外地校园里见到同桌男孩,彼时的他长高了许多,猝然相逢让我们有些语无伦次,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傻笑。比起其他同学,我们似乎亲近了许多,但我们都知道,是烛光岁月成就了一段友谊,那是快乐也是美好的。再后来,同桌男孩考取大学离开家乡,从此再不曾相见。
雨未停,夜未央。烛光中读到“共此灯烛光”的诗句,不觉微笑,曾经的同桌男孩,是否也如我这般在烛光里,静静地回忆着那段纯洁的友谊呢?
《自考报》1084期201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