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日报:舌尖上的冬天

(2014-01-28 20:05:54)
标签:

谢谢编辑

分类: 往事如花

                    舌尖上的冬天

                               文/代连华

生活在北方,虽然冬季是最漫长最寒冷也是最枯燥的,却能享受到冬季里特有的美食,于是,舌尖上的冬天也就变得丰富起来。

 

在乡间,最热闹的是房檐下,那里悬挂着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棒,还有风干的药材等。小孩子们感兴趣的是玉米,扯下几穗,坐在炉子旁边,搓下玉米粒,放入烧热的小锅里,玉米粒噼里啪啦地,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竟相绽放。孩子们的小脸红红的,嘴里塞得满满的,用心地享受着朴素而原始的美味。

 

老人们坐在火炕上,吸着长长的烟袋锅,喝着自制的黄芪茶。黄芪是一种中药材,夏天从山上挖出来,连叶带根放在背阴处晾干,冬天里用来泡水喝,不仅补气降血压,还能增强体力预防感冒。有时,还可以用黄芪叶来熬粥。沸水里放上几片枯萎的黄芪叶,水色变得清凌凌的绿,然后放入金黄的小米一起熬。黄芪粥清淡爽口,是老人们的最爱。

 

冻豆包是东北特有的食品。室外飘着雪,室内却温暖如春。烧得热热的火炕上,坐着勤劳的主妇们,她们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包豆包。发好的黄米面,捣碎的豆馅,和锅盖一般大的帘子,齐齐摆在那里,不一会儿,一帘子豆包包好了,放入大锅里蒸,小孩子们则跑来跑去地等着豆包蒸熟。蒸熟的豆包,用特制的竹片蘸着凉水起出来放在帘子上拿到外面去冻。冻豆包啃起来甜丝丝的,好吃便顾不得牙齿。

 

那时乡下走亲戚,彼此赠送的也大多是冻货。最常见的是冻豆腐,白白嫩嫩的豆腐做好后,切成均匀的四方块,放在帘子上冻好。冻好的豆腐则由白变成了土黄色,猪肉酸菜粉条与冻豆腐放在一起炖,香味立时弥散开来。

 

相比于地产的冻货,冻梨冻柿子则成了冻货里的客人。早年在东北,极少能吃到新鲜的水果,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加上运输的便捷,水果已经四季常鲜,而冻梨冻柿子则成了点缀。小时候,能吃上冻梨冻柿子,是很奢侈的。把冻梨冻柿子放在冷水里拨出冰,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而小孩子们往往等不及全部化开,拿起来就啃,用劲地咀嚼着,甜美的果汁溢满腮边。

 

糖葫芦是寒冬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卖糖葫芦的老人,推着小轱辘车,上面立着稻草人,稻草人身上插满了一串串红红的糖葫芦。那时的糖葫芦很单一,只用红山楂果来做。随着时代的变迁,糖葫芦也增添了许多品种,有香蕉的桔子的还有苹果的,色彩斑斓口味不同,咬上一口粘而不腻,爽脆酸甜。走在寒冷的街头,手上拿着一串糖葫芦,边走边吃,何惧风霜扑面?

 

冬天是漫长而枯燥的,但在美食的陪伴下,冬天依然是最令人向往的。即使现在有了冰箱,乡下依然习惯将所有的食材,放入雪地里冻起来,那样才能彰显冬天的大气。而记忆则永远停留在院子的那口大缸里,那里装着各色冻货,每掏出一样来都能勾起无限的食欲。特色北方的特色食材,令冬天变得色彩斑斓,而舌尖上的冬天,永远回味无穷。

新华日报:舌尖上的冬天
http://xh.xhby.net/mp2/html/2014-01/16/content_936063.htm

新华日报:舌尖上的冬天

《新华日报》2014年1月1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