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夏日报:皇帝知错也能改

(2013-11-23 15:55:22)
标签:

谢谢编辑

分类: 历史杂谈

宁夏日报:皇帝知错也能改
                          皇帝知错也能改

                                       文/代连华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君王,尤其是在用人方面,实行了“兴廉举孝,惟才是举”之风,而他本人也为此做出表率。

 

有一次,汉武帝微服出行,随行护卫只有二十几人。结果,汉武帝看到在随从侍卫之中,竟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虽然也身着侍卫服但却衣衫不整步履蹒跚。汉武帝很好奇,因为侍卫也就是当时的郎官,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当职,而这个人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在当郎官呢?于是,武帝就问他:“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做郎官,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做郎官呢”?老翁回答道:“臣叫颜驷,江都人,从文帝时开始做郎官”。汉武帝又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得到提拔呢”?彦驷回答说:“文帝喜好文,而我喜欢武;景帝喜欢年纪大的成熟稳重的,而我那时很年轻;陛下您喜欢年轻有为的,而我却已经老态龙钟了,因此三世没有得到帝王的恩遇,一直老于郎署”。

 

汉武帝听颜驷诉说,深为震惊。像颜驷这样忠心耿耿三朝为官的老者,因为碰不上皇帝喜好而没有提拔重用,干了半辈子还是郎官,这不是颜驷的过错,而是用人上的疏误。汉武帝叹息说:“颜驷忠良,却屡屡被误,是皇家用人方面存在疏漏”。于是,汉武帝又着人考察了颜驷的才识,最后任命他为会稽都尉。

 

康熙缔造了清王朝的盛世,成为千古一帝。康熙在识人用人方面,也是“不拘一格,广纳人才”。

 

有一次,康熙微服私访至五台山杨林街,有一家新开张的酒馆,许多人围在那里,看一后生在挂酒望(旧时酒店用布做成的幌子)。只见长长的布条上写着四个大字“开市大吉”。康熙是书法行家,见字以柳体为骨颜墨为肌,字须飞动气势雄伟,便非常高兴,刚想唤来此人封他个一官半职的。可往下一瞧,生气了,原来酒望下面的落款竟然是“字王”。康熙心里想,就你这点工夫也敢称字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康熙存心想教训一下这位字王,于是走进酒馆,从掌柜的要来笔墨布,在上面龙飞凤舞地写下“生意兴隆”四个大字,落款是“地王”。掌柜的忙叫伙计挂出去,结果引来一片喝彩声。那位后生见地王如此好字,忙将自己写的摘下来,并诚恳地向地王请教。康熙很冷淡地说:“你不是叫字王吗,字王怎能向人请教书法呢”?后生有些发蒙,心说我没有称自己是字王呀。于是打开酒望看那落款,原来是“王字”。后生说:“鄙姓王,祖辈没有识字的,为了让我识字,家人取名叫“字”,所以我叫王字不是字王。

 

熙知道自已错怪了王字,于是,不仅将书法要领告诉了王字,并与王字相约,两年后京师棋盘街再见。两年后,康熙着人找到在京师以卖字为生的王字,封其为翰林院学士。至此,王字才知地王竟然是康熙帝。

 

汉武帝和康熙两位至高无上的皇帝,不仅知错即改,还能不拘一格地为国家选拔人才,从而成就了各自的千秋伟业。人非圣贤,孰能无错?遇错纠错才不失为上策。

宁夏日报:皇帝知错也能改

http://sz.nxnews.net/nxrb/html/2013-11/19/content_439032.htm

《宁夏日报》第15版六盘山2013年11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