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报:那些远去的童谣

标签:
谢谢编辑 |
分类: 今夕何夕 |
童谣,是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歌谣。
“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童谣没有明确的定义,简单通俗地说,童谣是带有浓厚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形式简短,主要是儿童口耳相传的歌谣。
童谣的历史很悠久,最早始于《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这或许就是最早期的童谣了。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似乎都离不开童谣。幼儿时,我们是听着母亲的摇篮曲,甜美入梦的。“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呀,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摇篮轻摆动着,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在梦中”。小小的孩儿在母亲的吟唱中,酣然入睡,幸福而温馨。
在母亲的启蒙中,我们开始接触童谣,而大多数童谣取材于生活,浅显易懂。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那时不喜欢吃饭,尤其是不喜欢吃青菜,母亲总会一边挟菜,一边念这首童谣,于是很快就学会了。端起饭碗时,先要背上一段,得到母亲的夸奖,饭菜也就吃得格外香甜。
冬天的夜晚,总是很漫长,围坐在煤油灯下,听母亲讲故事,故事的内容并不记得多少,而那故事里的童谣却很快就能唱出来。“小老,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那时见了老鼠,一点不害怕,觉得老鼠就像童谣里那般可爱。
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极有情趣,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作童谣,读来节奏明快,语言活泼。
春天时,看到燕子飞来,就会开心地唱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什么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而那时的母亲,正在南园里种植蔬菜和瓜果,暖暖的春风柔柔地吹着。日子虽然枯燥单调,因为童谣的点缀,反而色彩斑斓。
好童谣是心灵鸡汤,传唱出善良与美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一首童谣都以不同的情趣和特殊形式,深深镌刻于幼小的心灵里。
有一次,哄一位六岁的小男孩玩,所有的玩具都已经玩过,于是突然间想起,教他唱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见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那小男孩愣愣地看了看我,然后嘴一呶,“阿姨,你可真是小儿科,谁还唱那个呀”。这小子立马亮个相,先是跳了一段街舞,然后手拿麦克风,且歌且舞了一首周杰伦的《七节棍》,看得我目瞪口呆。
那些熟悉的童谣,历经岁月沧桑,依然保持着曾经的纯真与澄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童谣就像一粒粒珍珠,渐渐散落在岁月的长河里,再也无从拾起。
一个晴朗的午后,边做家务边听收音机,“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跟你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一首熟悉的童谣清晰地传来,就像与失散多年的好友猝然相逢,心在瞬间温润如初,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童谣渐渐远去,飘落在记忆深处,但在心里,却时时将它唱起,唱的是童谣,重温的却是旧日好时光。
http://rcb.cqnews.net/rcb/html/2013-05/03/content_1635190.htm
《荣昌报》第04版海棠香国2013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