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者.乡土人文版》:那些温暖的碎片

(2012-06-26 13:24:21)
标签:

谢谢编辑

杂谈

分类: 今夕何夕

《读者·乡土人文版》2012年第7期目录

(2012-06-26 11:16:43)

目录

卷首语

5 那些温暖的碎片/代连华

亲情驿站

8 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李娟

28 家里的乡下男人/葛水平

51 你留人间,我入地狱/刘清山

63 母爱也需要回馈/亚蓝

百姓生活

11 阿娜姑娘/越女修修

15 菜贩大罗的幸福生活/刘卫

35 爱着/姜仲华

49 共剪一朵并蒂莲/丁立梅

64 放羊的孩子/行吟水手

76 留守的干女儿/李晓

心灵家园

16 散漫乡村/静子

23 站在乡土里的篱笆/钱国宏

38 一片叶子下生活/刘亮程

48 乡村的小动物/丁济民

54 母亲的茼蒿/周爱华

67 故乡的老磨坊/李海流

百味人生

10 /秦珍子

34 小城与大城/许锋

37 谁在支撑着中国/陈九

50 那些静默的时刻/包利民

53 因为和你平坐过/李雪峰

65 租来的人生/吴淡如

65 下辈子还当老师/张振萍

70 人生不凑合/王晓河

77 人生的正常与非常/张鸣跃

异域博览

46 柬埔寨雷人八大怪/王伟

73 非洲鼓/陈淀国

乡土艺术

18 花帽与木卡姆的旷世奇缘/周磊

68 刻满故事的毛南族木面具/李甜芬

一方水土

44 西安人:慢节奏和一根筋/秦巴子

74 绿杨城郭是扬州/雷虎

行走乡土

14 窑洞:黄土高原上的符号/孟艳霞

30 徽州寻梦/葛子渊

66 沙之聚/张抗抗

旅食天下

33 台州麦油脂/王寒

43 凉州“三套车”/叶梓

72 兰州美食地理/慕容惜月

古今轶事

13 从梅贻琦说清华/李楯

29 胆色过人的章太炎/朱平

52 “清末怪杰”辜鸿铭/张永生

姓氏文化

26 百家姓之邱姓/袁义达 邱家儒 刘翔南

点滴

19 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佚名

24 印度超强只是一场梦/关林

55 姓氏里的身份密码/知白守黑

本期话题

36 乡建取决于现代化的品质/余世存

风俗民情

47 闽越一带的动物崇拜/韩士奇

56 甘肃方言:临夏话/周鹏

71 家堂/郑天华

中国地名

32 清朝的十三个省都有外号/王吴军

45 仙居的由来/陆原

人与自然

12 梅里山鹰/沈石溪

62 藏北: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珍稀动物园”/吕传彬

69 燕子的地位/高兴宇

乡土艺廊

58 当代书画名家——秦理斌

大地广角

2 中国民居 兰州民居

4 中国人文地理 武山县水帘洞

20 中国古镇 青城古镇

22 世界遗产 加德桥

40 乡土映象 香巴拉旅游艺术节

57 古桥掠影 兴隆山云龙桥

79 中华手工 兰州刻葫芦

烦请各位看到目录的作者朋友尽快与编辑部联络,以便我们及时开出稿费、奉寄样刊。

您可以在目录下留言,也可发纸条告知我们您的联系方式。

还可来电编辑部:0931-87732138773071 王玉柱(当期责任编辑)

 

 

                                     那些温暖的碎片

                                             (一)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寻找自己要去的那个地方,左拐右拐却迷失了方向。小心谨慎地向一位路人打探路况,那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右手拄着拐杖,看样子是腿脚有些不便。老人很热情地给我指路,而我则望着迷宫似的胡同有点蒙。老人说:“我把你送过去吧”。我心里一惊,马上谢绝了,出门在外还是小心为好,宁肯多走一些冤枉路,也不要惹上麻烦。

   

    那位老人似乎猜到了我的心思,笑着说,“我正好回家路过那里,陪你走一段路也不碍事的”。我跟在老人身后,在迷宫似的小巷里转来转去,终于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而老人却拄着拐杖,顺着原路返回。

   

    那位陪我走一段路的老人,就那样定格地记忆里,让我常常心怀感动地行走在人生旅途中。

                                            (二)

    为了陪读,女友从乡下来到城里,租了一间小小的筒子楼。厨房就在走廊里,楼房显得杂乱无章。我去看她时,她正在收拾房间。

   

    窄小的窗台上摆放着几盆花,有的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灰暗的墙经过粉刷,已经纤尘不染。洗得发白的旧床单,铺在床上散发着清爽的味道。

   

    她正在修理地板,把已经踩折的地板起出,再换上新买来的地板块。我不解地问她,“租来的房子,对付着住就可以了,何必那么认真地修呢,房租也不比别人的少。”

   

    “租来的房子也是家,是家就得有个家的样子”。她停下手里的活,脸上是幸福的表情,“住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家,有家就好,家是温暖的”。那一刻,我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三)

    妹妹是在她最美的年华里离世的,每次去墓地,心情沉重如山,深深地压迫着我。一排排公墓冰冷地置立在那里,纵然是春暖花开之日,我也感受不到半点的暖,心依然是冷的。

   

    那日去墓地,在碑前摆放的花瓶里,重新换了一束鲜花,我能做的,就是让花儿与妹妹相伴。转过身来,看见旁边又新竖起一块墓碑,漆黑的大理石,散发着冰冷的光晕,上面镶着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位年轻而美丽的女子,目光柔和地望着这凄凉的墓地。

   

    我看见,从墓碑上面垂挂下来一串风铃,风铃的材质是那种不锈钢的钢管,细细的长短不一,风儿轻轻飘过,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似在低吟,又似在回忆过往。

   

    我痴痴地望着那串风铃,心里揣测着,是那女子的父母怕女儿寂寞,还是那女子的恋人依然在廷续着曾经的恩爱…..一切不得而知,风儿轻轻抚摸,风铃声声入耳,心在瞬间柔软如初。望一眼妹妹的墓碑,两个本不相识的女子,却在另一个世界里彼此相伴,纵然没有了生命,却依然拥有温暖的怀念。

                                               (四)

    那日在医院门口等一位朋友。时值隆冬,天上飘着清雪。陆续有车辆开过来,几乎从车上下来的都是病患,很艰难地趔趄而行,而医院的大门上,则挂着厚厚的深绿色的门帘,出入总要用手费力地去掀起。

   

    大门旁边有位卖烤地瓜的老年妇女,每次总要快步地走向前去,帮着掀起门帘。如此动作,竟然重复了多次。为了帮助别人,老年妇女乐此不疲地跑前跑后,有人说谢谢,有人一言不发,她全然不在意。就像她的烤地瓜,你买或者不买,却挡不住地瓜的香味,在空气中香香甜甜地弥漫着。

 

《读者.乡土人文版>2012年第7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