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扯蛋,蛋疼,蛋发炎 |
文/凌阿锋
微信个人订阅公众号直接搜索“凌阿锋”
今年以来,美国出台不少法规,逐步在收紧对全球高科技的控制,逐步表露出美国打贸易战的本质,就是要形成对全球工业和制造业的绝对控制地位,最关键的就是要对高端领先科学技术的控制权。就拿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来看,其实无关贸易,而是与中美角逐世界经济和技术统治地位有关。这与特朗普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要迁怒于他,这一战略亦不会因特朗普离任而消失。之所以现在尖锐起来,是因为2000年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10%,到了2017年却急剧增长到美国的三分之二,照这种趋势下去,恐怕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就会追上美国。
在中美尖端高科技领域竞争过程中,中国的制度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对高科技领域的研发也舍得投入。甚至有美国科学家认为:“中国对科学家的待遇超过美国,政府历来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在政策上也有大量的优惠”。其实竞争未必不好,例如为了造出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美展开竞争,结果两国都造出了更好、更快的计算机。
今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顶点”计算机击败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的冠军,“神威·太湖之光”完全使用中国国产芯片,2016年和2017年两年问鼎该榜。因为贸易战,美国可能中断供应先进的半导体,这多半会更加坚定中国自给自足的决心。
美国收紧对全球高科技领域的控制并非只针对中国,而是一种为了获得自身工业制造优势的国家战略,美国喜欢用“国家安全”这个理由,特朗普在进行贸易战过程中,经常使用“为了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所以要采取某种措施,这比较容易赢得美国民众的同情和理解,因为美国的科技优势逐渐在失去,许多领域已经被别国超越,其中包括盟国。
目前,美国收紧高科技控制的措施主要有三个措施:
一是在全球范围内强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尤其与欧盟、日本和以色列这些国家的技术合作在强化。只有紧密合作才能影响和控制,许多项目的研发都是由美国主导,提供资金、人才、法规和标准,在生物、航空、智能化和新能源方面,美国与日欧的合作项目已经牢牢被美国人控制,许多在日欧的实验室是由美国总部派出的,大数据也控制在美国人手中。
二是利用院校优势逐渐在强化对科技人才的控制,针对性比较强的措施就是:进行选择性地培养盟友和“友好国家”的学生涉及高科技领域方面的学习。这种带来严重歧视性的政策已经在美国各大顶尖院校实施;许多美国著名大学强调培养“相同价值观”理念的学生,在如何确保美国高科技优势方面与政府的理念是一致的。
三是左右盟友对高科技的扩散,在美国的“强烈干预下”,欧盟已经逐渐收紧了对新型国家的技术项目的合作,且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对企业与“非价值观理念”国家的合作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目前,美国对以色列、日本和韩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必须要确保“与美国合作的高科技领域的保密和安全”,只要美国认为“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国就会中止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和技术输出。这种措施在最近的土耳其和乌克兰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那么,美国收紧全球高科技控制的战略能否成功?将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首先是:这将严重阻碍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的交流,从大的方面上来看:不利于人类共同的发展,尤其对第三世界国家提高生产力带来消极作用,违背美国的国家理念和普世价值观的传播。目前,美国国内对政府在培养人才方面带着“有色眼睛”对待相关国家的措施是有疑义的,认为这是一种“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表现,认为美国现在的政治环境似乎又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对美国的整个国际形象是一种损害。
其次是:对高科技进行有目的的控制也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也会阻碍高科技的研发。现代技术不能由一个国家独自研发成功,必须要集中全球优秀的人才共同来完成,阻止高科技人才的交流,不但会损害到项目的研发,同时也使许多项目由于资金的缺乏而被迫中止。在科研领域历来提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才出人才”;如果没有全球共同合作,许多科研项目只能躺在实验室里,不可能在尽短时间内转化为生产力,不可能造福于人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