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羡慕河南人

(2012-01-06 09:26:49)
标签:

河南人

郭德钢

歧视

杂谈

分类: 老腔老调

曾经有个电视剧,郭德钢在里面扮劫匪说河南话,结果河南人生气了。河南人为什么要生气呢?没这个必要。如果郭德钢说普通话,是否中国人都要生气呢?如果真的这样,建议郭德钢说英语(或者日本语)。我觉得,河南人不但不要生气,还应该要自豪,说明河南人有影响力,有名气,有让人记住的份量。记得全国人民讽刺上海男人的时候,没见过上海男人生气。上海男人没有时候和闲功夫跟人生气,人家赚钱还来不及了,生那鸟气干嘛?

我挺羡慕河南人的,读历史知道:中原文化是正宗的中华文化,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自古以来,河南是兵家必争之地,逐鹿中原,谁占领中原,就有了称王的条件。有的人忘不掉河南人,喜欢在文学作品中拿河南人开涮,说明河南人在全国无处不在,河南人脑子活,生存的能力强。

在中国地域性的歧视无处不在。上海人看不起北京人,北京人反过来讽刺上海人,互相攀比,把人贬低抬高自己。天津人与北京人之间也有不和的时候,有时还要抢个方言的正宗什么的。北方人瞧不惯南方人,而南方人对北方人说三道四。城市人也看不起乡下人,城市之间也会互相言语攻击。中国人就是这样,自我优越感总是很强的。在上海,浦西人看不起浦东人,说“宁愿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当然现在已经有所改变),在南京,一条长江也把人分成两派,江南人瞧不起江北人,就连政府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江南,江北只能靠边站了。

郭德钢说河南话,是在为河南人作广告,让地球人都知道河南人的存在。有的人说:我们需要好名声,不需要贬低和丑化。其实什么叫贬低?什么叫丑化?每个人的标准不同,今天可能是在赞美你,明天不一定是好话了。记得,70年代的时候,上海人被人贬低成“男人娘娘腔,女人精明小气,做事斤斤计较,交友不仗意,为人爱打小算盘等等。现在看来,这些都是优点,说明上海的精明,比较适应商场的需要。

郭德钢用河南话说:“我上抢天,下抢地,中间抢空气,有什么不能抢的。你这样说不是侮辱我的职业道德吗?”过几年,全国人民都知道河南人“天当房,地当床,为了新生活,再苦的生活都能尝”。这就是河南人创业精神,河南人的忍辱负重的精神。

中原文明代表中华文明,中国人应该学会大肚和宽容。记得温洲人前十几年被人骂成“专门制假贩假”的一伙,人家不在乎,被人骂也是一种知名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