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母亲写了一首歌
文:张艺峰
2025年中元节前我为母亲写了一首歌,歌名为《风喊娘》。
我仅仅是一个业余爱好多种乐器的老年人,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训练,凭着多年的乐曲接触,多少悟到了一些道道而已。
作词,对我来说难度是不大的。(原本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标题设为《风喊娘》,娘为我起的名字里就有一个“风”字。在上学和工作时常常有人把他误读成“凤”字,于是把他改成了“峰”字。
歌词第一段:
一声风儿就推开了黎明,
学步的脚印迎着阵阵和风,
摇摇晃晃踏在娘用目光织成的最软草坪。
风喊娘啊,一声比一声长,
喊得欢声溢满庭。
那时人间满是您弯腰的身影,
风儿跑得再远都在您的目光中央。
歌词第二段:
深深一声风儿呼唤着那远行,
异乡的月亮在云彩里穿行,
千叮万嘱耳边回响着的永远是娘的教诲。
风喊娘啊,一声比一声凉,
喊得梨花满草坪。
洁白的蒲公英落在您的坟茔,
那是风儿带给您的最长情的陪伴,
最长情的陪伴。
歌词剖析:
娘在我的名字里起了一个“风”字,所以标题用“风”来隐喻自己。“喊娘”是我们从小到大的习惯,是一种天赋的本能。
歌词的前四句都是“景象+童年+抒情升华”的递进模式。“风”的双关给予了较好的精致,既是自然界的风,又是娘的儿。比如“轻轻一声风儿就推开了黎明”这个开头,把晨风拟人化的应用,每个清晨总会在母亲温馨的呼唤中醒来,这种画面感,不就是我们每个人历经过的吗?
歌词里有动人的意象对比:“最软的草坪”对应后来的“梨花落草坪”,母亲在世时目光织就的温暖草坪,和母亲离去后覆满落花的草坪形成强烈反差,而“目光中央”转到“坟茔”时,“蒲公英的陪伴”这个意象既轻又重,把思念具象化了。
作曲:
作曲对我来说是初次尝试,有一定的难度,只能凭着感觉去繁就简。我的作曲方向是突出“呼唤”感,前奏为高音区,用钢琴式的单音旋律模拟风铃的碰撞,风铃的声响是与风的低语对话,那“叮”的一声,震响的余音荡开了思绪的闸门------
主歌部份以轻柔的分解和弦衬托“轻轻一声”的温情感,副歌“风喊娘啊”这里突然加强力度,让呼唤爆发出来,第二段“深深一声”改用弦乐铺底,配合“凉”字营造肃穆感,最后“最长情的陪伴”重复句,让旋律渐行渐远,就像风渐渐远去------
曲谱:
在电脑上打谱需要下载收费软件,即便下载了软件,是否能搞定他,也不好说,我是偶尔玩作,所以在此就不显示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