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韵二首
作者:张艺峰
一·放风筝的小女孩

看到外孙女放风筝的照片,脑海里涌现出了那本著名小说的标题《追风筝的人》。
看到外孙女放风筝的照片,一首古诗信手拈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看到外孙女放风筝的照片,想起了儿时最曼妙的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那只风筝。想起了跟随邻家大哥一起放风筝的场景,那助飞的一刻是激动人心的一刻,跟在风筝后面欢呼着奔跑着,牵引风筝的线绳越变越长,风筝越飞越高。那形状各异的风筝在蓝天里竟相争艳,那色彩斑斓的风筝好像是盛开在空中的花朵。
此刻,田间草地已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不,还有那么多的大人,他们的笑声同样在春风里荡漾。
田野里,那青青的麦苗,迎着微风在轻轻的起舞,那油亮的绿一眼望不到边,就像铺展到天际的一块巨大的绿毯。
我们在草地上撒泼打滚,欢声中裹挟着晶莹的汗珠,笑语中希望的梦想在不断的升腾。
抹不去的是一段春风里的记忆,那些曾经的美好,总在一茬茬春的枝头里摇曳生姿,那些曾经的温暖,总会在阑珊时光里扣人心弦。
二·童言诗

这是小外孙的一首诗,标题“病毒”,写作时间2019年10月20日。
那时候,小外孙读小学一年级。
今天翻看这首诗,让我久久的凝视着这段“千均文字”。此刻,我没有唏嘘不已,没有惊诧感叹。只是屏气凝神的在回忆接踵而来的茫然失措。
2019年12月29日是武汉疫情最早报告的一天,也就是说这篇“童言诗”先于它二个月写就,因为这个时间节点,让我陷入了沉重的思索里。首先我们肯定不是印度神童阿南德式的预言家,更不是未卜先知的先知先觉。他的一首随心之作,正好撞到了那个巧合的节点上。
我反复的思索,回忆起孩子在那个阶段里,特别喜欢看有关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书籍,像天体宇宙的有关知识,他能洋洋洒洒的演译一通。他常常会向你提问,让你回答,我们总是答不上,或者答不完整。于是他的纠正和补充,居然也让我们能获益非浅呢。
关于“细菌、病毒”类的有关书籍,居然也会兴致勃勃。他能把它们的特征、形体、演变、途径等区别得头头是道。
那年的生日礼物,他就要求买个真正的显微镜。于是一部显微镜就成了他的一座“实验室”,他在这个实验室里忙得不亦乐乎,他在这个实验室里细致入微的反复观察着他采集的“样本”。
也许,此时,童言诗的产生也在情理之中了。
2023年的第一春如约而至,我们可以漫步于花径柳荫之下了,清新的风扑面而来,吹来了花开的声音和弥漫着的花香。“万绿众中朵朵香,悦心只要一两枝。”
曾几何时,病毒挡住了许多出口,却挡不住春天的到来,一切终于春回大地,一切终于生机勃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