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梧桐
文:张艺峰
昨天你还是那么翠绿,挺拔粗壮的树杆顶着那葱郁的华盖。
早晨从你身边走过,你总把晶莹般的露珠,洒落在我的臂膀和脸上,一丝清凉,沁人心脾。
中午从你身边走过,你极力把骄阳遮住,留住了满道的荫凉,走在由你铺就的林荫道下,暑气顿消,快意填膺,真所谓:“高树能遮暑,斜阳照绿阴。”
夜晚从你身边走过,你高大的身躯已把路灯掩映其间,灯光在你的缝隙中散开,如同披上了一层薄纱般的柔和。洒在行道上斑斑点点的光亮似一幅耐人寻味的画卷。微风轻吹,你的枝梢会在光影里摇曳,你的树叶会发出妙曼的声响,是婀娜起舞还是在浅唱轻吟?
秋风咋起秋雨至,一城梧桐一叶秋。暑气未及褪尽,秋色匆匆而来,它带来了雨,秋天的雨不紧不慢,飘飘洒洒;秋天的雨不骤不躁,霏霏扬扬。梧桐在雨中默默的屹立着,树身上被雨水浸润的斑驳影印在散发着清晰的光泽。翠绿的树叶似乎一夜之间被染成了淡黄或金黄,仅存的绿色似乎有些羞涩的躲在了一片片黄色的背后,好像在窥探着那落叶的飘飞。
有人说,满地的落叶是梧桐的叹息,有人说,满地的落叶是憔悴的堆积。要我说,这一片片落叶犹如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空中划过的是令它骄傲的乐章。要我说,这一片片落叶铺就的路径,就是那绵延的秋韵,谱写着人们对秋实的期待。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曾几何时,梧桐几乎成了悲秋的愁绪了。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夜雨,几回无寐。”原来达官贵人,文人骚客难免忧心忡忡,听更漏雨,夜不能寐。
南唐后主李煜,家破国亡。发出了“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哀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忧患恰似那“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代文豪苏东坡,多次遭贬,一生流放。那种“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的不甘和痛楚断然可以想象的。
宋代“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即便出生优渥,终究也躲不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境地。梧桐细雨,也成了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唉叹。
就这样,梧桐成为了愁绪的化身。其实不然,早在几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其意就是说,凤凰非梧桐不栖。民间历来就有“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的谚语。
为此,旧时人家的庭院里总会植上几株梧桐,那是中国地道的梧桐,名曰“青桐”,其树干青翠平滑,挺立如柱,其叶碧绿簇拥,浓荫如伞。此树不仅威严壮观,还有吉祥好运的寓意。
噢,家门口的梧桐啊,秋雨纷纷扬扬洒在你身上,在这季节更迭的日子里,你每一片落下的金黄,随风飘拂而去的也许会有那么一点乡愁。但更多的是秋天的思念,抑或是秋天的景致,还有那无穷的秋之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