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人的腔调与规矩

(2022-03-30 17:10:28)

上海人的腔调与规矩

作者:张艺峰

上海人的腔调与规矩
图片来源网络

上海人的腔调与规矩

    腔调一词原本指的是:个人说话的声音、语气、动作等;在音乐、戏曲、歌曲范畴里指的是各类音律曲调,在诗词文章里讲究的声律格调同属其意。

    “腔调”一词在海派文化里是一个特定的词汇,并且早已成为了一个热词,同时也成为了上海人的一个流行词。

    在上海话里的“腔调”,它是专门用来形容个人风貌作派的,它特指人的气派、风度、格调、情调,甚至还包含素质和品格。

    “有腔调”的模版,在上海可以说五花八门,诸如“拎得清,有腔调”,“有花头有腔调”,其中上海人的“精致”是有腔调的生活行为。上海的女人穿着精致,打扮入时。举手投足,文明优雅。这些上海名媛总在不同时期引领着前卫的时髦。

    上海男人有腔调,他仗义执言,洒脱淡定,敢作敢为------在生活中同样也有男人一族,他们似乎有闲云野鹤般的悠闲,有云卷云舒般的惬意,生活于他们来讲,无谓“风潮”,他们出门总是楚楚有款,生活有品,消费前卫,在海派文化的休闲方式上独领潮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老克勒”。他们自然也成了具有“上海腔调”的代表之一了。

    “上海腔调”事实上无需如此刻意的“高大上”,因为在它的文化底蕴里处处在散发着它的特质。上海人见多识广,上海人处惊不变,上海人自信自律等等,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

    前几天被刷屏的,上海大叔举着红酒杯排队做核酸的形象,居然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上海腔调。一名高个,扎着马尾的男士,戴着口罩,举着一只酒杯,淡定地站在人群中排队等候核酸检测,这种淡定和腔调,似乎拿揑了上海这个城市的气质。

    要我说,这种优雅的淡定,遍植于上海大多数人们的心灵里。即便疫情前所未有的凶猛,市民们并没有恐慌惊惧,因为大家心里有底气,那就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制度,有各级优秀的党员干部,有逆向前行的医务工作者,有争先恐后的万千志愿者,更有我们万众一心的人民群众,他们讲纪律,守规矩。

    守规矩,历来是上海人的特质之一,而且更是“有腔调”最典范的体现。在疫情面前,这种“守规矩”的精神同样成为了一种“战斗”的利器。

    规矩是一种教养,它是在生活中历炼出来的一种精粹,所以它无关乎学历文化。

    规矩根植于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之中,只有浸润其中的熏陶,才会领于心,行于为。

    生活中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但它却却是我们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排队做核酸,我们会认真听从楼长的安排,即便风雨交加,人们依然秩序井然,毫无怨言。

    古人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一声号令,上海人能居家坚守,足不出户;一声号令,志愿者自告奋勇,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教养,这种教养是一种地域文化的积累和习惯养成的。

    上海腔调,归根结底也许讲究的是一种人品,然而守规矩恰恰是人品中最起码的底线。

    让我们守住底线,永葆“腔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屋
后一篇:静静的小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