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林美——期待成为中国的优美科

(2012-12-23 00:28:01)
标签:

小鳄鱼

个股

格林美

股票

分类: 个股

    对于信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人而言,格林美绝不是一家好公司,一方面,带有冶炼性质的业务似乎不具备穿越牛熊的可能,另一方面,高企的负债率、不断下滑的毛利率和巨大的资本性开支更让人退避三舍。但在我看来,这些人并没有认识到资源再生行业的潜力和格林美的战略布局,任何缺乏产业研究前提的财务分析都是苍白无力的。

    毫无疑问,资源再生行业是环保行业最具价值的细分领域,第一,它具备巨大的经济价值,无论是B2B(工厂矿山to再生企业)、C2B(废品回收者to再生企业)还是C2C(社区废品回收者to片区废品回收者),所有的参与者能从整条产业链中得益,因此都有动力参与,而不需要像污染治理那样极其依赖政策层面的推动。第二,它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再生资源行业的最终产品,几乎都是经济运行所需要的大宗基本原材料(各类金属、非金属、或以此为基础的初级产品),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就离不开对这些基础原材料的需求。根据再生资源协会的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再生资源产业总产值预计能达到1.5万亿元。

    格林美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拥有巨大市场的朝阳行业中,而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的发布意味着整个行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和专业化进程才刚刚开始,公司拥有足够充分的成长空间。

    对于资源再生领域内的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点是下游制造部门的技术与规模,处理和分选技术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可处理废物的类型、产品的种类数量和产品的附加值,处理业务的规模则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两者都直接决定了再生资源企业的盈利水平。

    第二点则是对上游资源的回收和掌控能力,这也是整个资源再生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其关键点在于建立现代化、规模化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但要构建这样的体系是非常难的,因为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最上游为以居民和企业为代表资源产生个体,中游则是以区域性交易市场为代表的资源集中部门,下游则是以格林美为代表制造部门,这是一个资源逆向使用的全新商业模式,但同时也意味着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成功者必然能够占据整个行业的最优势地位。

    格林美在制造部门上的领先优势是毫无疑问的:

    第一,格林美是国内最早从事资源再生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能够对废弃物进行深度加工,其产品均为终端产品,而非初级原料,附加值远高于国内其他企业,属于对资源的高级再生循环。公司目前的业务涵盖了废旧电池、镍钴废料、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废钢等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产品包括超细钴镍粉、塑木型材、电积铜、碳化硅等,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稀贵金属等高附加值资源化产品。

    第二,公司利用上市的契机,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扩大了业务规模和布局,对于一个规模化、现代化初期的行业而言,这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公司已在全国建成武汉、江西丰城、深圳和荆门四个循环再造基地,未来在无锡循环再造基地建设完成后,公司将形成覆盖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循环再造产业格局,8个募投项目全部达产后的产值规模将突破100亿元,这样的规模在国内仅次于中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远远超过上海新金桥环保、北京华星绿源环保等其他竞争对手。

    对于资源的掌控是格林美相对弱势的地方,也是格林美正在努力拓展和延伸的方向。公司拟建设的武汉城市圈(仙桃)城市矿产资源大市场项目即是从原有的下游制造部门向中游资源集中部门进行延伸,而对于上游资源收集体系的建设公司也从未停止,从最初简单低效的回收箱、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再到去年年末开始尝试的3R消费循环超市模式,这也代表了目前国内在废弃资源回收模式的最前沿水平。

    当然,作为一家处于快速扩张期的公司,格林美不可避免的会在发展道路上遇到问题和瓶颈,我想主要会包括资源、资金和价格波动三个方面:

1.  资源问题。尽管公司从2008年起便开始建设自己的废弃资源回收体系,在商业模式的探索方面也处于国内最领先地位,但与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投资控股、拥有数千个回收站点的中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相比依然差距巨大,目前公司通过自建渠道获取的废弃资源占比不足20%,大部分依然要靠向企业采购解决,资源问题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不断困扰公司的产能释放步伐。不过随着《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实施,公司将得到废弃电气电子产品的拆解补贴,补贴标准为电视机85/台、电冰箱80/台、洗衣机35/台、房间空调器35/台、微型计算机85/台。这将大大提升公司在废弃资源上的议价能力,帮助公司扭转与传统手工作坊竞争中的劣势,一定程度上缓解原材料的压力。

2.  资金问题。公司的8个募投项目和收购江苏凯力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份,合计需要资金40.42亿元,对于公司的资金链有较大的压力,不过我认为这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公司已经通过2010年1月的IPO和2011年12月的非公开增发获得了17.4亿元资金,同时国开行、中行和建行提供给了公司60亿元的授信额度,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另外从股权结构来看,实际控制人许开华王敏夫妇的持股比例只有22%,未来再进行股权融资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不用担心权益被进一步摊薄的问题。

3.  价格波动。公司产品的价格取决于国际基本金属的交易价格,因而具有波动性,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但总体来看,由于废弃资源的采购价格亦与基本金属交易价格密切相关,故而公司的毛利率波动远远小于传统的冶炼企业,拥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总体而言,格林美在处理技术和废弃资源回收的商业模式探索领域处于国内的最领先位置,在规模和资源掌控力方面弱于中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从公司的布局来看,从下游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到中游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再到上游3R消费循环超市,努力构建全产业链,尤其是向上游资源部门延伸的企业战略非常清晰,这一战略也体现出了公司管理层对于整个行业高人一筹的理解能力,国内目前尚未有第二家企业敢于对中上游资源部门进行如此规模的投入。

    成为中国的优美科,这是公司发展的愿景,也是我对公司的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