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w690/002NbeeGgy6Hci21ZFG64&690
《湖海阁藏帖》首页
叶元封与《湖海阁藏帖》(二)
胡迪军
二、《湖海阁藏帖》的内容
《湖海阁藏帖》八卷,著录于容庚《丛帖目》卷八(第二册六九三页)、王壮弘《帖学举要》(上海书店二〇〇八年十月修订本二八六页)。
《湖海阁藏帖》帖名隶书,为钱泳所署,函签亦由钱泳所署,每一卷的书签由赵之琛题写,并在书签右下角注明卷码。
钱泳(1759—1844)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书画,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辑有《艺能考》。
赵之琛(1781—1860),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又号宝月山人,斋号补罗迦室,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金石学家。
《湖海阁藏帖》卷首不署卷次,每一石刻五页。在每一方石的右下角标有数字,以便后期装裱。数字如为“五七”,表示是第五册第七石,如为“八十二”,表示为第八册,第十二石,以此类推。
《湖海阁藏帖》中每件作品前均未标明作者与帖名,以下帖名主要依据容庚先生《丛帖目》中的命名,后为页数,括号中为所在帖石号码,兹整理如下:
卷一
1、[明]沈度 小楷 《大悲阁记》 共七页 (一石五页、二石二页)
2、[明]徐有贞 行书《题竹七古诗》共七页 (二石三页、三石四页,空白一页)
3、[明]刘珏 行书《赠医士刘德美序》共八页 (四石五页、五石三页)
4、[明]张弼 草书《东坡题竹诗》并跋共六页 (五石二页、六石四页)
5、[明]屠滽 草书《与姜府尊书》共二页 (六石一页、七石一页)
6、[明]邵宝 行书《与深甫书》共一页半 (七石一页半)
7、[明]沈贞吉 楷书《沈郎七律诗》共一页半 (七石一页半)
8、[明]沈恒吉 楷书《将如七律诗》共一页 (七石一页)
9、[明]姚绶 楷书《蕉池积雪引》共二页 (八石二页)
10、[明]姚绶 行书《蕉池积雪七律诗》共二页 (八石二页)
11、[明]魏瀚 行书《蕉池积雪七律诗》共一页 (八石一页)
12、[明]吕常 行书《蕉池积雪七律诗》并跋共三页 (九石三页)
13、[明]吴宽 行书《兀腾七绝诗》共二页 (九石二页)
14、[明]沈周 行书《大石记游五古诗》并跋共五页 (十石五页)
(卷一共十石,四十九页)
卷二
1、[明]王守仁 行书《论聚会规程》 共六页 (一石五页、二石一页)
附:张岳崧 小楷跋二则共一页 (二石一页)
朱文治 小楷跋一则共一页 (二石一页)
2、[明]王守仁 行书《与世亨侍御书》共三页半 (二石二页,三石一页半)
3、[明]王守仁 小楷《与周侍御书》共二页半 (三石二页半)
4、[明]王守仁 行书《与德润与克明书》共六页 (三石一页,四石五页)
附:陈继儒 行书跋一则共二页 (五石二页)
5、[明]王畿 楷书《阳明夫子像赞》共三页
(五石三页)
6、[明]唐寅 行书《秋庭记》共十二页 (六石五页,七石五页,八石二页)
7、[明]唐寅 行书《落花诗七律十首》共十六页
(八石三页、九石五页、十石五页、十一石三页,后空二页)
(卷二共十一石,五十三页)
卷三
1、[明]祝允明 行书 《桑寄生传》 共二十页
(一石五页、二石五页、三石五页、四石五页)
附:陈继儒 行书跋一页 (五石一页)
董其昌 行书跋二页 (五石二页)
王穉登 行书跋二页 (五石二页)
2、[明]祝允明 小楷 《水仙赋》并跋 共三页 (六石三页)
3、[明]祝允明 行书《苏东坡诗词三首》共二页 (六石二页)
4、[明]祝允明 行书《怡晚堂记》共二十三页
(七石五页、八石五页、九石五页、十石五页、十一石三页)
5、[明]祝允明 行书《育斋记》共七页 (十一石二页,十二石五页)
(卷三共十二石,六十页)
卷四
1、[明]文征明 小楷 《千字文》 共九页 (一石五页、二石四页)
2、[明]文征明 小楷 《滕王阁序并诗》 共六页 (二石一页、三石五页)
3、[明]文征明 行书《五柳先生传》共二页 (四石二页)
4、[明]文征明 行书《贺九岭七律诗》共二页 (四石二页)
5、[明]文征明 行书《山行七律诗》共一页 (四石一页)
6、[明]文征明 行书《与次明先生书》共四页 (五石四页,空一页)
7、[明]王宠 小楷《游包山集》诗二十五首并跋,共十七页
(六石五页、七石五页、八石五页、九石二页)
8、[明]王宠 草书《节书好修赋》共三页 (九石三页)
9、[明]陈淳 草书《千字文》共二十一页
(十石五页、十一石五页、十二石五页、十三石五页、十四石一页)
10、[明]胡师闵 楷书题《画兰诗》
11、[明]陈雨见 楷书题《画兰诗》
12、[明]陆士仁 楷书题《画兰诗》
13、[明]王穉登 楷书题《画兰诗》
14、[明]浦 融 楷书题《画兰诗》
15、[明]杜大绶 楷书题《画兰诗》
16、[明]薛明益 楷书题《画兰诗》
17、[明]文从光 楷书题《画兰诗》
18、[明]文宠光 楷书题《画兰诗》
19、[明]文从龙 楷书题《画兰诗》
20、[明]周 士 楷书题《画兰诗》
21、[明]文虹光 楷书题《画兰诗》
题《画兰诗》共四页 (十四石四页)
(卷四共十四石,六十九页)
卷五
1、[明]彭 年 小楷 《玉田记》 共五页 (一石五页)
2、[明]彭 年 小楷 《雪赋》 共五页 (二石五页)
3、[明]俞琬纶 草书《一叶飞江五律诗二首》共一页半 (三石一页半)
4、[明]陈元素 行书《高座寺坐月五律诗》共一页半 (三石一页半)
5、[明]王元懋 楷书《赠纯公五古诗》并跋,共二页半(三石二页,四石半页)
6、[明]张凤翼 行书《早辞七律诗》共两半页 (四石两半页)
7、[明]王穉登 行书《花间七律诗》共一页半 (四石一页半)
8、[明]李流芳 小楷《自作诗卷》共七页 (四石二页、五石五页)
9、[明]董其昌 行书《书王维、岑参、杜甫七律诗》三首,共八页
(六石五页、七石三页)
附:[清]奚冈 小楷跋二页 (七石二页)
10、[明]董其昌 楷书《我本渔樵词》十首,共十五页
(八石五页、九石五页、十石五页)
(卷五共十石,五十页)
卷六
1、[明]陈继儒 行书 《新柳七律诗》 共九页(一石五页、二石四页,一页空)
2、[明]黄道周 小楷 《东方朔画像赞》并跋,共十页 (三石五页、四石五页)
3、[清]王 铎 行书《自作诗六首》共十四页
(五石五页、六石五页、七石四页,空一页)
4、[明]释德清 行书《曹溪旧作五律诗四首》共五页 (八石五页)
5、[清]释石涛 行书《题画诗四首》,共五页 (九石五页)
6、[清]徐 枋 草书《与震老书》二通,共两半页 (十石二页)
7、[清]查士标 行书《题姚书三书册后》共二页 (十石二页)
8、[清]高士奇 楷书《题介翁小照七绝诗》,共二页 (十石一页、十一石一页)
9、[清]汪士鋐 小楷《瘗鹤铭考叙》,共二页 (十一石二页)
10、[清]陈廷敬 行书《鉴湖七绝诗》四首,共二页 (十一石二页)
(卷六共十一石,五十三页)
卷七
1、[清]龚鼎孳 行书 《送魏蔚州七律诗》二首, 共四页 (一石四页)
附:纪映钟 行书跋,共三页半 (一石一页、二石二页半)
2、[明]陈洪绶 行书 《梧同》六言绝句,共一页半 (二石一页半)
3、[清]沈颢 楷书《题严君方鸣春小笺》共三页 (二石一页、三石二页后空)
4、[清]文 点 小楷《题梦晋先生画梅》七言古诗,共一页 (四石一页)
5、[清]朱彝尊 楷书《梧月词叙》,共四页 (四石四页)
6、[清]姜宸英 小楷《圣驾巡行江浙颂》七律诗八章并序,共十八页
(五石五页、六石五页、七石五页,八石三页)
7、[清]姜宸英 行书《晴江》七律诗共二页 (八石二页)
8、[清]姜宸英 草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十页 (九石五页、十石五页)
9、[清]姜宸英 行书《温飞卿过华清宫》五言排律,共四页
(十一石四页,后空一页)
注:《丛帖目》此卷后附有[清]赵之琛 隶书《元吴主一手书跋》,共二页半,但石上无编目,且分页尺寸均与全帖不符,应属刻而未编入全帖者。
(卷七共十一石,五十一页)
卷八
1、[清]恽寿平 行书 《咏美人读书图》七绝诗十首并跋,共六页
(一石五页、二石一页)
2、[清]汤 斌 行书 《松竹》五言律诗,共二页 (二石二页)
3、[清]毛奇龄 行书《与老祖台书》共二页 (二石二页)
4、[清]王士祯 行书《与老年兄书》共四页 (三石四页)
5、[清]陆陇其 小楷《读宋布衣集》五言古诗,共一页 (三石一页)
6、[清]郑 燮 行书《题画兰》七言绝句,共一页 (四石一页)
7、[清]梁同书 行书《与素三书》二通,共二页 (四石二页)
8、[清]黄 易 行书《与晋斋书》,共二页 (四石二页)
9、[清]释明中 行书《泛舟三潭》七言律诗,共一页 (五石一页)
10、[清]释明中 行书《雨过清勤堂》七言律诗,共一页 (五石一页)
11、[清]刘 墉 小楷 《题唐六如画》七绝诗十首并跋,共三页 (五石三页)
12、[清]刘 墉 行书 《雁字》七言律诗四首,共七页 (六石五页、七石二页)
13、[清]王文治 行书《河东君题横波夫人画兰》七言绝句三首并跋,共三页
(七石三页)
14、[清]叶声闻 行书《寄怀四香、少仙二词长》七言律诗,共二页(八石二页)
15、[清]叶声闻 行书《题严二四香秋林觅句图》五言古诗、《别竹枝词》七言绝句四首、《和倪丈原韵》七言律诗二首,共三页
(八石三页)
16、[清]叶声闻 行书《白湖竹枝词》三十首,共八页 (九石五页、十石三页)
17、[清]童 槐 行书帖跋,共二页 (十石二页)
18、[清]朱文治 行书跋叶声闻《白湖竹枝词》一页 (十一石一页)
19、[清]张廷济 行书跋叶声闻《白湖竹枝词》三页 (十一石三页)
20、[清]叶元封 小楷跋叶声闻《白湖竹枝词》一页 (十一石一页)
21、[清]张培敦 小楷帖跋,共一页 (十二石一页)
22、[清]陆廷黻 行书帖跋,共二页 (十二石二页)
23、[清]孙德祖 帖跋,共二页
(十二石二页)
注:叶氏原帖张培敦跋后留空,留待后来加刻。石归慈城方氏后刻陆廷黻跋。石归宓家埭韩桐仙后,又刻孙德祖跋。
(卷八共十二石,叶氏原刻五十六页)
全帖共有刻石九十一方,囊括了明清七十四位书家的作品(不包括帖跋),堪称洋洋大观。诚如帖后陆廷黻跋中所称:“吾郡藏帖……其丛帖则断推慈溪叶氏《湖海阁藏本》,中所辑明人及本朝诸名家书,虽未赅备,要自各具生面……”。
帖中书家,多为江浙一带的名家,其中宁波一带的名家尤为众多,带有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古籍刻本的一般分类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如果套用这一标准,《湖海阁藏帖》属于典型的家刻本,除了带有地域特色外,更具有鲜明的家族印记,如在第八卷中就刻入了他父亲叶声闻的数件作品,后跋中刻入了他岳父童槐的手迹。
地域性和家族性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其独特的人文价值与文献价值尤其无可替代!
http://s16/mw690/002NbeeGgy6HcDGxUQLdf&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