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元封与《湖海阁藏帖》(一)

标签:
湖海阁藏帖叶元封慈溪丛帖鸣鹤 |
分类: 溪上文史 |
http://s11/mw690/002NbeeGgy6H9OycjIm4a&690
叶元封辑刻的《湖海阁藏帖》八卷
叶元封与《湖海阁藏帖》(一)
胡迪军
碑、帖自古以来就是学习书法的范本,虽然二者同属于刻石文字,但二者的目的、形制、制作方法不尽相同。
碑通常包括碑碣、墓志、摩崖等,其功用多为记录事件、追述世系、记叙生平、歌功颂德,而不是为传扬书法,所以书者可以是名家,也可以不是名家。唐以前的碑多不署书者姓名,可见碑重内容而轻书写。通常碑多鸿篇巨制,其上文字多用庄重严整、一丝不苟的正书。
帖最早指书写在帛或纸上的墨迹原作,后来专指经过摹刻后拓下来的拓本,其功能在于保存和传播书法,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法书的复制品,所以书法的优劣是帖的选择标准。由于很多名家手迹难以久远流传,于是把它们摹刻在木头、石头上,以便多次拓制,广为流传,这些墨迹拓本统称为帖。
刻帖肇始于北宋的《淳化阁帖》,而盛于清。刻帖书体多为行、草书及小楷。因为多取材于简札、书信、诗文、手卷,故高度一般在一尺上下,长则为三四尺,呈横式,多刻于石板上,单面刻字或双面刻字。当然也有刻于木上的,如北宋的《淳化阁帖》、南宋的《忠义堂帖》等。
碑一般是直接书丹上石,即由书写者用朱砂直接把字写在磨平的碑石上,再经镌刻。刻碑者往往可以因循刀法的方便而使字的笔画有所变化,还有的碑刻甚至未经书丹而直接奏刀。而刻帖则都是摹勒上石,也就是先将墨迹上的字用透明的纸以双钩的方式摹下来,然后再用朱笔从背面依字勾勒;再砑印上石,最后刊刻,工序比刻碑复杂。刻帖要求忠于原作,尽力毕肖,所以优秀的刻帖可以达到几可乱真的水平。
而要刻成一部高质量的丛帖,则需要很多条件。首先辑刻者需要有大量的书法收藏,具有精审的鉴定能力;其次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因为一部丛帖的刻成,少则需要数年,多则数十年。另外还需要有技艺精湛的刻工。
明清以来,慈溪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加上文风炽盛、书画收藏蔚然成风,使丛帖的刊刻成为可能。历史上慈溪人辑刻行世的丛帖共有五部,最早的当属明末冯元仲选辑的《天益山颠帖》六卷,清代有胡钦三选辑的《老易斋法书》四卷(刻成于道光五年)、董恒选辑的《采真馆法帖》四卷、续刻二卷(刻成于道光十四年)、叶元封选辑的《湖海阁藏帖》八卷(刻成于道光十五年)、严信厚的《小长芦馆集帖》十二卷(刻成于光绪二十六年),这五部丛帖中前三部刻于慈城,最晚的《小长芦馆集帖》刻成于上海,只有叶元封的《湖海阁藏帖》刻于鸣鹤,是慈溪现境内的唯一一部丛帖。
一、叶元封其人
说到叶元封,首先必须从鸣鹤叶氏说起。鸣鹤叶氏,素为慈溪望族,在清代更以药业和诗文闻名于江浙。
据引敬堂《慈溪鸣鹤叶氏宗谱》记载:鸣鹤叶氏本为永嘉郡括苍松阳人,宋仁宗庆历时叶道传仕明州教授,后摄慈溪县令。清誉上闻,诏擢扬州同知,因觇慈溪山水之胜,遂卜居于金川之石步。曾孙叶梦祥以乡荐第一成进士,由石步迁鸣鹤,自山南而跨山北,安居于此,然后鸣鸡吠狗,烟火万家,皆基于此。
清乾隆年间,叶天霖以经营国药业发迹,成为鸣鹤首富,他生有六子,除长子叶荣外,二子叶声闻、三子叶燕、四子叶焕、五子叶灿、六子叶炜等五个儿子都爱好诗文,有诗集问世,尤以三子叶燕以能古文负声京师。
叶声闻(1748—1804)是叶天霖第二子,初名书,字镜炎,号艾庵,又号守瓶,郡廪贡生,候选教谕,敕赠儒林郎,诰赠奉政大夫,著有《周礼提纲》、《吾山集》、《艾庵时文稿》、《守瓶诗草》。生于乾隆戊辰,卒于嘉庆甲子。
三子叶燕(1755—1816),字载之,号白湖,又号次庵,嘉庆三年举人,候选教谕。著有《白湖诗文集》、《白湖诗稿》、《林湖草》等。
四子叶焕,字春阳,号谱山,官刑部员外郎。著有《水石居遗稿》。为杭州叶种德堂创始人,原在清廷刑部任职,精通医术,离职以后,在杭行医。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望仙桥直街,开设叶德堂国药号,是杭州自制丸、散、膏、丹,开设最早,规模最大,闻名浙、赣、闽、皖诸省的一家国药店。
五子叶灿,字星若,号星五,国子监生,早卒。著有《星五诗草》。
六子叶炜,字允光,号意亭,官刑部主事。著有《鹤麓山房诗稿》。
叶炜长子叶元墀,字绍兰,一字午生,著有《海蒳轩诗稿》、《海蒳轩词稿》等。
叶元墀弟叶元堦,字心水,一字仲兰。元堦在他的父亲和几位伯父的影响下,曾在鸣鹤创建“白湖诗社”,在宁波月湖与厉志、姚燮、孙家谷结成“枕湖吟社”,名震浙东诗坛。著有《赤堇遗稿》、《鹤皋诗传》、《叶氏一家言》等。
鸣鹤叶氏元字辈文运大盛,虽然功名不大,但诗文创作名噪一时。叶元基著有《闲园诗草》,叶元坚著有《平桥诗草》,叶元垲著有《睿吾楼诗集》、《续白湖竹枝词》、《睿吾楼文话》,叶元堃著有《铁仙随笔》,叶元封著有《湖海阁诗稿》、《野园小草》,叶元壁著有《喻指轩文酌》、《喻指轩诗酌》、《滴竹露斋词》,叶元圻著有《二铭堂诗集》,叶元垚著有《听秋吟馆诗集》,叶元坊著有《意云楼诗》、《寓青阁吟草》,等等。http://s15/mw690/002NbeeGgy6Hb47zzjM6e&690
河后侧为叶二房旧址http://s2/mw690/002NbeeGgy6H9OTHdVnb1&690叶二房旧址
叶声闻是叶天霖第二子,居住地在白湖之畔,金仙寺之东侧,俗称“叶二房”,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全部拆除,建造国营慈溪酒厂,最近为配合鸣鹤古镇的旅游建设,今慈溪酒厂的建筑也已几乎被全部拆除。从宗谱的附图中我们还能依稀了解到当年叶二房的建筑格局。
据《慈溪鸣鹤叶氏宗谱》记载,叶声闻有三个儿子,叶元封为叶声闻第三子,为叶声闻妾陈宜人所生。关于叶元封的生平,未能在光绪《慈溪县志》等文献中查到,主要的记载还是来自于《慈溪鸣鹤叶氏宗谱》,谱中记载:
“讳元封,字建侯,号梦渔,候选布政司理问,加二级,诰授奉直大夫。著有《野园小草》、《湖海阁诗稿》、《奇门一得集》,又有《湖海阁藏帖》行世。生于嘉庆丁巳年六月二十日子时,卒于道光己酉年十二月十八日。
原聘童氏,生于嘉庆庚申年四月初一日,卒十二月初六日寅时。
继姚安人,生子二,女一,适阮。生于乾隆壬子年十一月初六日,卒于咸丰戊午年九月初十日,寿六十有七岁。
妾周氏生子二,女一,适鄞郡厉。生于嘉庆壬申年十二月初四日,卒同治甲子年正月初二日。
妾戎氏,生子一,女四,长适沈,次适毛,三适周,四适解。生于嘉庆甲子年二月初二日,卒于同治乙丑年十月廿三日。
四子金璜出继六房兰生公为嗣,葬西埠头解家。”
根据宗谱记载,叶元封,字建侯,号梦渔,候选布政司理,问加二级,诰授奉直大夫。生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享年53岁。根据《湖海阁藏帖》后叶元封跋,此帖刻成于道光乙未,即道光十五年(1835年),这年叶元封39岁。
《湖海阁藏帖》共八卷,卷末未署每一卷的刻成时间,据我统计,全帖计用石91方(未包括刊刻而最终没有编入《藏帖》的部分帖石),仅延请一位刻工(朱安山)从事钩摹、刊刻工作,其耗时肯定不会太短。如果参考上虞王望霖刊刻《天香楼藏帖》的速度(也是一位刻工:范圣传),其前八卷基本是一年刻一卷,那么《湖海阁藏帖》八卷的刊刻时间也将不少于八年。也就是说,很可能叶元封从道光七年(1827年)31岁时就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收藏,并开始在刊刻这部丛帖了。
根据《湖海阁藏帖》后的跋可知,叶元封精于鉴赏,富于收藏。除此之外,我们对他的生平所知甚少。“湖海阁”是他的书斋名,至于斋名的由来,相信他所著的《湖海阁诗稿》中会有交代,可惜我暂时无缘得见,不过据我推测,很可能是因为叶宅临近白湖,且慈北鸣鹤又是濒海之地,故名“湖海阁”。
http://s16/mw690/002NbeeGgy6H9OX60ovef&690
《鸣鹤叶氏宗谱》中关于叶元封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