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爵士的新探险

(2013-02-06 18:00:36)
标签:

82期

詹姆斯路戴森

吸尘器

小家电市场

产品创新设计

财经

分类: 理财

The New Adventure of James Dyson

  老爵士的新探险

 

导语:尽管英国老爵士詹姆斯·戴森觉得自己在吹奏巴松管方面总是略逊一筹,可他现在要做的远比演奏乐器更具挑战:进入中国家电市场。

 

采访/撰文/编辑 杨安琪 设计 赵红娜

 

  已经6 5 岁的詹姆斯· 戴森(J ame sDyson)有几重身份:英国爵士、戴森公司的创始人,以及这一切的起点—一个发明家。

http://m1.magspace.cn/201301/2013012814394313240.jpg

 

 

  “对于发明的灵感和动力,来自解决他人所忽略的日常技术问题。”戴森爵士这样告诉《东方壹周》the week,“我之所以亲自动手设计吸尘器,是因为我发现当时市面上的顶级产品并不具备我所期待的强劲与持久性能。”

  老爵士口中的“亲自动手设计吸尘器”,还是1979年的事。那时,戴森卖掉自己上一个设计产品—球轮小推车,自行研制一种新型气旋式吸尘器G-Force。也正是这款吸尘器改变了戴森的命运。

  在G-For c e 吸尘器发明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戴森在英国和欧洲并未找到合作伙伴。直到1985年戴森带着他的产品来到日本,开始了事业的转机。1986年,日本开始销售“G-Force”;1987年,“G-Force”在维也纳的英国设计展中亮相;1991年,G-Force在日本获国际设计博览会奖。如今,戴森早就名利双收,他身价早已过亿,并在2007年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称号。

  尽管现在这位老爵士觉得自己在吹奏巴松管方面总是略逊一筹,可他现在要做的远比演奏乐器更具挑战:进入中国家电市场。

  中国和西方市场简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究竟有多少人家里有吸尘器?又有多少人愿意花上个5000块去买一个虽然看上去很酷的戴森真空吸尘器?

  “在过去的几年内,我发现全球消费者的偏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我们坚信,包括吸尘器、风扇或其他产品在内的戴森产品和技术,将令中国消费者为之叹服。”老爵士这样说道。

  事实上,中国家电市场的特殊性远比戴森想像的复杂得多。2012年中国小家电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这让仅生产吸尘器、无叶片风扇、暖风机的戴森公司面临巨大挑战。“在进入像中国这样庞大而多元化的新市场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谨慎,不应低估可能出现的各类挑战,但我们仍然希望逆市而上。”戴森爵士看来信心坚定。“在我创建戴森公司之时,市场环境同样不甚理想,面对不确定性,有些人会选择逃避,但对于发明家与工程师而言,每一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戴森爵士最痛恨的事—抄袭产品设计,在中国屡见不鲜。“第一次看到别人剽窃我的设计时,我感到无比愤怒。每一款戴森产品,都蕴含着多年的心血和大量的投入,有些人却总是想要拣个现成的便宜。从戴森公司成立伊始,我就下定决心,全力抵抗一切侵权行为。”

  甚至戴森自己也承认,很早以前就在中国发现了外观类似的戴森仿制品。不过在他看来,这些产品大多只学到了戴森的皮毛。“我们每周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进行研发,不断完善我们的各项技术。我们的产品需要接受极其严格的测试与考验,以确保其具有理想的安全和持久性能,这些努力和付出,绝非简单的抄袭和模仿所能替代的。”他说,我们近年在全球发起了650起维护专利的诉讼并且胜诉450次,目前在中国也有40起诉讼仍在进行,已经收到了初步的效果,让部分侵权产品被查处。

  直到现在,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始终遵循发明家思维的戴森爵士依旧是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在他看来,工程师要做的,就是解决大多数人能发现、但无法解决的产品问题。“有时候,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必过于听从所谓的专家意见。”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乔布斯的意味。

http://m1.magspace.cn/201301/20130128143953507877.jpg

 

  Q&A

  Q=《东方壹周》the week

  A=戴森公司创始人James Dyson

  Q 作为一个发明家,您的发明灵感大多来自于何处?

  A 我不愿退而求其次,勉强接受性能不如预期的产品和技术,我会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我之所以亲自动手设计吸尘器,是因为我发现当时市面上的顶级产品并不具备我所期待的强劲与持久性能。于是,我决定拆开吸尘器一探究竟,并发现吸尘器中的尘袋是导致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尘袋很容易被灰尘堵塞,进而导致吸尘器的吸力直线下降。气旋技术帮助我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久后,我打造了全球首款吸力永不减弱的气旋吸尘器—DC01。

  Q 2012 年,戴森销往海外市场的产品总量高达85%,六年前这个数字仅为30%。这六年您都做了什么?

  A 戴森的成功秘诀在于不断优化和推出创新技术。全球各地的消费者都希望拥有性能更卓越、更持久的优质产品和技术。哪里的消费者对创新技术情有独钟,我们就会把戴森产品带到那里,在此推动下,我们将戴森技术传递到了更多人的手中。现在正是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时机,我们将以戴森的卓越技术,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所需的超凡性能。

  Q 您可能知道,中国的家电公司倡导“全系列”产品,而戴森只生产真空吸尘器和冷暖风设备,会不会担心产品过于单一?

  A 在过去的2 0 年内,戴森率先推出了多款创新技术,无集尘袋吸尘器和无叶风扇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我们的创新成果并不局限于此,戴森团队乐于发掘和接受挑战。十年前,我们发现传统马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并因此而设计了一款全新的马达—戴森数字马达。戴森数字马达是一款体积小巧但无比强劲的新一代高科技马达,转速高达F1赛车发动机的5 倍。这款马达不仅成为了戴森Airblade烘手机和无线手持式吸尘器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新一代戴森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Q 坦白讲,我曾经在中国的家电卖场里看到过和戴森类似的产品,但价格只有戴森产品的三分之一。这是否说明戴森在中国将不得不面临价格战的挑战?

  A 很早以前,我们就在中国发现了与戴森产品外观类似的仿制品,但它们与真正的戴森产品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的产品均采用戴森专利技术打造而成,所包含的强大功能和性能优势绝非一般的仿制品所能比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