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保来了!香港IPO年内第一大单

(2012-12-11 18:00:20)
标签:

75期

中国人保

h股

吴焰

ah股

财经

分类: 热点

 PICC Came into HK Stock Market

中国人保来了!香港IPO年内第一大单

 

导语:在无数次“上市没有时间表”的表态之后,中国人保H股IPO终于进入倒计时,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在即。虽然没有实现A H股同时上市的最初愿望,人保高层们现在还是能够松口气了。

 

采访/撰文 紫金 编辑 俞燕 图片提供 CFP 设计 赵红娜

 

http://m1.magspace.cn/201212/201212051546439516.jpg

 

  “1339”,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保”)H股的股票代码,被人诠释为“要上上久”。

  历时三年多的上市筹备,终于在年关将至之时进入IPO倒计时。从最初高调宣布要“A H股集团整体上市”到“人保财险拟独自回归A股”,再到“先H后A”的突变,“根正苗红”的中国人保的上市之路,居然如此坎坷,这恐怕是当年意气风发的中国人保董事长吴焰没有意料到的。

  H股无奈先发行

  上市“窗口”开了关、关了开,一直没有“时间表”的中国人保IPO,终于不再是一句虚幻的外交辞令。日前中国人保的高层在香港一起亮相,不遗余力地向香港投资者推介“PICC”这个老字号。

  11月26日上午9时,中国人保在香港公开发售,至11月29日中午12时结束。12月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称“港交所”)挂牌,从而成为今年香港最大的IPO案,亦有望成为继中国农业银行在2010年IPO之后全球最大的中资公司IPO案。

  中国人保发布的消息称,此次全球发行68.98亿H股,约占其扩大后总股本的16.7%,其中95%的新股将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如行使15%的超额配股权,将额外发行10.35亿股,其发行总额将增至79.3亿股。每股H股发行价在3.42~4.03港元。有消息称,中国人保可能以该区间下限定价。

  中国人保称,假设每股H股的出售价为3.73港元(即指示性发售价范围的中间价),扣除承销费用和佣金及相关开支后,并假设H股的超额配售权未获行使,中国人保的全球发售净额约为248.79亿港元。

  不过,与此前预计的筹资规模相比,中国人保的筹资规模已大为缩水,发行价亦比预想打了不小的折扣。

http://m1.magspace.cn/201212/201212051546566054.jpg

 

  整体上市梦初成

  明年是吴焰进入保险业的第十个年头。在这段并不算长的从业经历里,他先后执掌了国内最大的寿险和财险集团。2007年,他从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转任中国人保党委书记和总经理,开始了中国人保掌门人的历程。

  吴焰执掌中国人保之后,积极推进中国人保的金融集团化进程。2008年10月,财政部将所持的中诚信托32.35%的国有股权全部划拨给中国人保,中国人保成为中诚信托第一大股东,随后又拿下“华闻系”,一举拥有了信托、期货、证券、基金等一系列金融牌照,初步形成了金融产业集群。

  吴焰的另一项重任是完成中国人保的整体改制“三步曲”:股份制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上市。

  2009年10月19日,中国人保完成改制挂牌,吴焰出任董事长兼总裁。2011年6月,社保基金斥资100亿元入股中国人保,成为其战略投资者。

  改制很顺利,引进战投亦相对顺利,奈何上市环节却不断生变,卡了近三年,“择机上市”成为中国人保高层解释何时上市的唯一说辞。

  “时间窗口”一拖再拖,中国人保的资本压力却与日俱增。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6%,比去年下降9%;旗下子公司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险的偿付能力水平分别为136%和101%,均低于监管“红线”。“中国人保的资金压力很大,上市势在必行。”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一波三折上市路

http://m1.magspace.cn/201212/20121205154707498555.jpg

  即便是财政部鼎力支持、社保基金青睐,春风得意的中国人保却对低迷的资本市场很无奈,上市之途一波三折,颇为艰辛。

  中国人保完成整体改制变身为股份公司之时,只有财政部一家大股东,因此引入战投就成为彼时最重要的任务。用时近两年,随着社保基金携100亿元入股,中国人保“改制三步曲”的第二步亦宣告完成,作为第三步的上市随即提上日程。

  就在中国人保沉浸在“即将A H整体上市”的喜悦之时,又遇到了一个始料未及的新问题:出售“华闻系”股权受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中国人保揽得数张金融牌照的“华闻系”,如今却成为中国人保上市途中横生的“枝节”,直接拖累了其上市进程。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透露,“华闻系”创始人王政2009年重出江湖后,就一直想要“夺回”华闻控股,而中国人保退出“华闻系”的说法亦早在业内传开。不过,由于中国人保一直想控股“华闻系”旗下的大成基金,新黄浦的中小股东认为转让价过低表示反对,举报大股东进行关联交易,侵犯了中小股东利益,最终导致证监会没有批准新黄浦的转让。

  2011年上市未果,或多或少“挫伤”了人们对中国人保上市的期待,但吴焰依旧表现得非常乐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吴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人保希望“今年能够在沪港两地整体上市”。

  然而,吴焰的乐观估计又要落空。到了5月份,原本计划的“A H”同步上市却变成了“先H后A”,上市方案陡然生变。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今年的市场环境不好,中国人保的上市时机实在欠佳,“证监会无意放行这些超级大盘股上市,中国人保在A股市场资金需求会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压力,如果放行中国人保登陆A股,会给市场传递出一个错误信号。”中国人保上市方案的变化,“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

  监管层“禁足”,无疑给中国人保泼了一盆冷水,更加雪上加霜的事情却接踵而至。有媒体报道称,今年6月中国人保的H股IPO已通过上市聆讯,根据最初的上市时间表,最快于7月3日正式招股,但基石投资者不足,使得中国人保的IPO计划随之推迟。

  根据港交所规定,上市申请人只有发生了提交排期申请表格时无法预知的情况,才能将上市时间表所订的程序押后,但以三次为限。如果上市文件议程已提交给港交所,三次押后合计不得超过6个月。

  这意味着,中国人保押后上市的时间最迟不得超过今年12月。如果超过这一期限,中国人保需要重新准备和上报材料,整个上市程序需要重新走一遍。换言之,如果今年年底前未能登陆H股,中国人保三年来的努力就要全部归零。

http://m1.magspace.cn/201212/20121205154723357698.jpg

 

  临门一脚终上市

  距离2012年终结还有一个月,中国人保登陆H股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与以往多年的高调姿态不同,中国人保这次的香港IPO之行格外低调。据了解,人保此次H股IPO的预计筹资规模为40多亿美元,比此前的50亿美元预计规模“缩水”不少,但依然将成为今年香港最大一桩IPO案。

  一位中国人保人士透露,中国人保的大股东财政部已做出1年禁售期的承诺,社保基金亦承诺在中国人保上市三年内不会出售其持有的内资股。

  中国人寿、中国国家电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国”字头的大佬们出手对中国人保表示了支持,中国人保旗下子公司人保财险的外方股东—美国国际集团(AIG)亦认购5亿美元以示支持。AIG同时表示,5年内若非得到人保的首肯,将不会出售超过25%的人保股票。

  在11月22日举行的投资者推介会上,有“女巴菲特”之称的西京投资主席刘央亦表示拟斥资1亿美元认购。她认为,人保的投资能力强、品牌历史好,估值适宜,有机会重仓持有。市场亦传出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及吴光正等大佬加入认购之列,每人预计扫货1亿~2亿美元。

  截至11月29日,18名基石投资者认购了中国人保H股约135亿港元的股份,认购额已超过募资规模的5成。此外,近3万散户认购,冻结资金约70亿港元。

  对于吴焰来说,现在最大的心思就是等着“1339”这个数字,在12月7日这一天,在港交所的交易屏幕上闪烁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