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为何“断供”

标签:
72期pelp机构投资者gp财经 |
分类: 钱儿的事 |
An Eye for Limited Partner LP为何“断供”
导语:全世界都在比赛印钱,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者们却忙着找钱,“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采访 马珊珊 陈冬菊(实习) 撰文 马珊珊 编辑 俞燕 马珊珊 图片提供 Getty Images设计 赵红娜
PE们很忙:找项目、找钱,“断供”的日子可不好过。但是,手握资金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却越发“谨慎”。“有钱的LP都去哪儿啦?”汉理资本创始人、董事长钱学锋在《福布斯》的撰文中如是提问。
http://m1.magspace.cn/201211/2012111214453097361.jpg
LP:没钱了,还是不愿出钱
随着实体经济下行、股市楼市陷入低迷,“富人”们的财富面临不同程度“缩水”,对钱也越发看得紧了。“LP投资‘降温’,是理性的回归,”嘉富诚国际资本董事长郑锦桥表示,“降温本身受大势的影响。”
不过,“对PE了解的LP,仍会继续投资。”郑锦桥强调,“我对‘富人没钱了’的说法不赞同,比如我们最近就在一个月内募集完成了几亿元的并购基金。我赞同‘LP的心态会受影响’,但遇到好项目依旧会出资,而且会‘出得很快、出得很多’。”在他看来,“募资不是困难,难的是找到好项目投资。”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邓锋在“2012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北京”上表示,其实“不少的投资人手上有钱”。但是标准也在提高,包括对创新的要求、团队和估值水平的要求等。与其说募资难,不如说筛选好项目、好PE机构难。
机构LP:不是救世主
PE将迎来新援军: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获准投资PE。新军加入,对PE行业的市场格局会产生哪些影响?达晨创投认为,PE基金里一定要有机构LP,仅靠找个人LP募资10亿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郑锦桥在接受《东方壹周》the week采访时表示不太看好机构投资者进入PE市场,“至少在未来2~3年内,机构投资者不会成为PE市场的主力军”。他表示,机构投资者更加审慎,投资分析能力很强,选择GP的门槛很高。特别是国有机构,“保盈不保亏”,决策程序亦很复杂,“如果让它不走程序马上去投,不可能”。
郑锦桥强调,PE投资一定是在市场化环境下才会运作得更好,“未来LP还是主要来自高净值人群。”
投中集团投资总监李玮栋在接受《东方壹周》the week采访时表示,“希望机构投资者来救市不太可能。”从长期来看,机构投资者的加入对行业是好事,但不是普惠制,“资金不可能覆盖所有的PE”。在他看来,公募基金和保险机构的优势主要在于资金,不会给企业提供管理和业务开拓上的支持。瑞天资本投资总监李江东亦对《东方壹周》the week表示,个人投资者将来不会淡出,“两者是共同发展的。”
http://m1.magspace.cn/201211/20121112144618316879.jpg
LP违约为哪般
汉理资本创始人、董事长钱学锋在《福布斯》的撰文中指出,LP与GP的关系有些微妙,不少PE基金开始出现LP出资违约现象。
为什么LP在出资时违约?郑锦桥认为主要源于三个原因:一是LP的信任度问题,即其支付能力出现问题;二是投资的企业发生了变化,比如盈利水平降低,会影响LP二期出资的积极性;三是经济环境变化对LP的出资信心产生消极影响,“大家感觉环境差的时候,还是‘持币为好’”。
河山资本董事长曹少山对《东方壹周》the week表示,当LP本身的资金周转出现状况时,也不能全部怪LP违约。“这不是中国的特殊现象,国际上也有这样的问题,只是做得相对委婉一点。”
“我们挑选LP,关键是要彼此信任。”郑锦桥认为,只有大家互相了解,事情才会好办。此外,要选择对PE有一定了解的投资人做LP,LP需要了解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投资的程序和方式等。
瑞天资本投资总监李江东在接受《东方壹周》theweek采访时亦表示,市场不好,LP出资违约也属正常。对GP来说,没有比做好自己的功课更好的应对办法。“如果做得好,还是可以把这个冬天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