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币脱钩美元是未来时

(2012-11-15 16:30:30)
标签:

72期

人民币汇率

量化宽松政策

鈥湶普悬崖鈥

人民币离岸市场

财经

分类: 信息流

A Long Way to Get Rid of US Dollars 人民币脱钩美元是未来时

 

导语:今年以来,不仅人民币汇率上演了“过山车”走势,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也经历了“从冬到夏”的演变。当前全球汇率的乱局其实是美元霸权的另一种体现。

 

撰文 张茉楠 编辑 俞燕 马珊珊 图片提供 Getty Images 设计 黄晓蕾

 

http://m1.magspace.cn/201211/20121112155141816159.jpg

 

  去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不小的震荡,人民币即期汇率逐步实现从“跌停”到接近“涨停”的逆转。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与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形成机制相关,要想摆脱受制于美元的尴尬境地,恐怕要从长计议。

  近一个月以来,人民币的持续走高与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大背景相关,面对债务持续飙升的局面,发达国家的央行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相继推出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政策,而美联储推行的开放式QE3可能导致2013年底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飙升至4万亿美元。

  受外部流动性的影响,10月份以来,人民币即期汇价连续走高,中间价连续数日大幅攀升,尤其是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更是连续触及日浮动区间上限,这不仅是人民币扩大浮动汇率期间至1%以来的连续涨停,也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最高纪录。

  尽管9月份中国贸易顺差再度扩大,同时人民币汇价持续走高,但中国央行却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商业银行回购美元以平抑人民币升值压力,这是近年以来所罕见的,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要动因仍来自外部资金短期的套利套汇驱动。

  人民币的波动与美元价值波动紧密相关。自去年10月以来,作为全球“货币锚”的美元“双向波动”幅度加大,大部分时间段处于强势区间。受此影响,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走势偏弱甚至出现阶段性贬值。然而,三季度以来,随着美国年底“财政悬崖”临近,QE3让美元全线承压,美元指数回落至年初水平,人民币也由此重拾升势。

http://m1.magspace.cn/201211/20121112155154629324.jpg

  香港、伦敦和新加坡已经或者准备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但是,由于无法满足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广度和深度,无法把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纳入真实汇率之中,也就无法使汇率直接反映金融资产收益,吸引国际投资者更偏好使用人民币,并赋予超越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更大投资功能。

  今年以来,不仅人民币汇率上演了“过山车”走势,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也经历了“从冬到夏”的演变。当前全球汇率的乱局其实是美元霸权的另一种体现。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便被称为“美元世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今全球市场体系的许多规则和制度的制定,都与作为一种世界货币的美元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中心—外围”结构。美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而其他出口型和资源型国家都是外围国家,这些国家货币大都盯住美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严重被削弱。不平衡的货币政策,不仅使大多数国家的国际购买力与国内购买力背离,面临“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窘境,也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平衡,利益更多地被核心国享受,风险则更多地由外围国家承担。和美元渐次“脱钩”,推进“去美元化”的进程,增强各国货币独立性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人民币自身也面临相似的压力。目前,在对多国的货币交易中,中国仅形成了人民币对美元的直接交易。人民币对其他币种的交易方式,均以美元交易做市商和美元为中介进行,其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也采用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该币种的汇率来套算。这使得人民币的估值和发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难以判断人民币本身的价值所在,不易形成真实的汇率价格,无法对持有人民币建立一个稳定的预期,难以获得人民币的自主定价权。

  摆脱人民币被美元牵制的局面,首要的是摆脱盯住美元或者盯住现有国际货币的模式,提升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在人民币真实汇率之中的地位。这需要央行能够更加灵活地在债券市场上“吞吐货币”,更多地发挥在岸金融市场特别是在岸债券市场的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在岸债券“市场池”,是一国经济潜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现有国际货币依赖的“汇率锚”。目前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其国内无不具有与GDP规模相匹配的债券市场。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国内债券存量与GDP之比指标,美国为174.46%、日本为248.03%、英国为74.95%,欧元区的德、法、意、西四国的平均水平为114.65%,而中国仅为45.28%。

  因此,中国进一步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投资和计价功能,当然这需要中国金融和债券市场规模的庞大,更需要资产证券化的同步进行。风险孕育着机遇,如何加快推动中国金融深层次改革正当其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