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保险 拒绝裸奔!
引语:作为“精神上的固定资产”,文物和艺术品具有不可复原性,怎么才能尽可能地减少这一“固定资产”的意外损失?
采访/撰文/编辑 俞燕
站在《蒙娜丽莎》等名画面前,很少有人不为这些艺术珍品着迷,当然,也包括这拨人:江洋大盗。
如果你看过《偷天陷阱》,一定记得这样的情节:正在纽约展出的伦伯朗的名画被盗,肖恩·
康纳利扮演的神偷,被认为与此事有关。承保该画的艺术品保险公司为查清真相,派出凯瑟琳·泽塔·琼斯饰演的保险理赔调查员,于是一场好戏上演了……
不能承受之伤
戒备森严的博物馆,厚厚的防弹罩,按说这些名画应该安然无忧。可是,那些觊觎者有的是法子。失窃、被毁损……,遭受这样的恶运的名画可不少。
2003
年,四名盗贼假扮游客,从苏格兰德拉姆兰里戈堡盗走达. 芬奇的名画《圣母玛利亚与亚恩温德》,该画当时的市值达6300 万美元。2003
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期间,世界第11 大博物馆——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洗劫,后来被追回的藏品不到4000 件。
除了盗抢,艺术品被毁损的事件也不少见:英国国家美术馆馆藏的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尼古拉斯·普桑的油画《金牛犊的崇拜》,曾被一名男子用红色喷漆破坏。
再看看中国的情况:国内各类艺术品展览中,有九成以上从未投过保。去年,故宫博物院7
件临时展品被盗、一级品宋代哥窑青釉盘被损坏两大事件,把艺术品的风险再次推到风口浪尖。
一位从事艺术品保险研究的人士认为,艺术品的风险管理包括“一静一动”:“静”是指相对静止的收藏、展览和储存过程,“动”则指的是运输、装卸和包装过程。一般而言,运输及展览过程中艺术品发生风险的机会,比单纯的收藏风险系数高。
艺术品的第一大杀手来自运送与装卸的过程,约占比40%。一次失手、一个碰摔,就可能造成数十万上百万的损失。换言之,艺术品的风险期间集中于Nail
to nai(l 钉钉)。一张画挂到墙上,需要5
人作业,耗时约3小时。工人、标的物、工具和作业环境这四大工作因素,都蕴藏着风险因子。
艺术品的第二大杀手来自盗窃(约占比38%)。有关统计显示,仅盗窃造成的艺术品损失全球每年超过50
亿美元,涉案金额仅次于贩毒和军火走私。此外,有18%
的艺术品损失源于火灾、水渍和烟熏等因素,其他损失则来自使用不当的光线、温湿度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
作为“精神上的固定资产”,文物和艺术品具有不可复原性,怎么才能尽可能地减少这一“固定资产”的意外损失?
拒绝“裸奔”
近年来,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渐火,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市场,2011年北京的艺术品交易额占全球拍卖总值的27%。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已进入艺术品消费时代。
当艺术品成为消费品,艺术金融化开始成为新趋势。除了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发行的艺术品信托理财产品以及各种艺术品私募基金,艺术品保险也成为艺术品金融化的一大类别。随着艺术品价值的提升,收藏者对风险转嫁的需求应运而生。
为艺术品承保,倒不是新事物。据了解,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都曾涉足艺术品保险领域。2010
年,人保财险承保了国内首单艺术品综合险,平安财险则承保了国内文交所领域的首份艺术品保单——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的“翰墨长安”艺术品资产包。
2010
年12 月,保监会与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人保财险、太保产险等3
家公司作为首批试点公司,试点艺术品综合保险和文化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等险种。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保险公司承办的艺术品方面的保险业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保险,只是沿袭了传统的财险条款、实务和流程等,无论在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与风险管理方面,还是艺术品的修复、残损评估、鉴定、偷盗艺术品的追偿等,都缺乏为艺术品量身制作的对接内容。
艺术品保险主要分为私人收藏艺术品保险、企业或机构收藏艺术品保险两大类,两者在条款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费率则主要取决于收藏艺术品的种类、价值分布、收藏条件、收藏历史、总体价值和历史出险记录等。据了解,国际上,来自私人和非商业机构的比例更高一些。
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由于缺乏专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和评估团队,保险公司只是有选择性地承接一些博物馆、拍卖行的保险业务,私人业务几乎没有涉及。
开个什么价
一位从事艺术品保险研究的专业人士认为,艺术品保险的最大关键问题在于:艺术品的真假和定价。
真假的问题比较容易排除。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袁颖晖接受《东方壹周》the week
采访时表示,法国安盛艺术品保险公司的做法是,艺术品保险是假定投保人投保的是真品而非赝品,定价的依据是实际获得的艺术品的价值。如果投保人相信这是真品,且以真品的价格获得该艺术品,并为其投保,即使出险时发现是赝品,保险公司仍按真品的投保价值予以赔偿。
由于艺术品的价值随行就市,经常浮动,如何确定保险金额与艺术品的市场价值的匹配?一位从事艺术品保险研究的专业人士表示,其实定价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适当的参照系。
当年故宫大盗石柏魁被判刑时,审判法官量刑时曾作如下判定:“由于被盗展品的特殊性,价格评估机构未能就被盗展品价值出具鉴定结论,因此其货运险保单中的投保金额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该案例成为艺术品保险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袁颖晖介绍说,其实保险公司并不直接参与定价,而是由投保人向保险公司逐项申报拟投保的艺术品的价值,列出定价的依据(包括购买价值、拍卖成交价值、同作者同时期同类型同大小的艺术品的市场成交价或其他可以参照的价值等)。如果保险公司认可,则在保单上列示,作为保险的定值。如果对此价值存有异议,可以要求投保人作出解释,或建议投保人提供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报告。
据介绍,艺术品保险一般采用定值保险的方式,一旦价值确定,在保险期限内一般应该不会变动。如果涉及单独的运输或展览,则采用单次承保的方法。私人、企业收藏、博物馆、画廊和拍卖行等的业务,则多数采用年单的方式承保,且每年需对投保的藏品进行重新估值,并据此调整定价。如果遇到运输、外出展览或新购藏品等情况,年单可以自动承保(如在规定的限额内,不超过总投保额的10%),或以申报的方法(超过规定限额后)承保。
除了以上方式,还有一些特殊的定价情况,比如专门针对拍卖行拍品的年度预约保单,一般以保底的委托价作为投保价值(不超过预约保单中规定的单件艺术品的限额)。也可以从拍卖成功后到实际交付前,以“落槌价”作为实际的投保价值。
人,还是人才!
这年头,连小偷都走专业化高科技路线了,艺术品保险这一跨界行当,怎能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损失保险,艺术品保险的发展有赖于各方面发展,其中关键仍在于人才,包括艺术品核保、理赔及营销专业人员;艺术品鉴定及鉴价的专业人员或机构;各类艺术品的修复专家;专业包装、运输公司及仓储从业人员。此外,还需要提升收藏者对艺术品防损及购买艺术品保险的意识。有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保险需要真正实现艺术界与保险界的对接,艺术品保险的核保、理赔人员可以从艺术圈子里反向培养。
据了解,海外的艺术品保险公司,承保人团队中有三分之一是艺术史家。以法国安盛艺术品保险公司为例,来自艺术家、艺术研究背景、博物馆、画廊或艺术品拍卖等艺术圈的从业人员占比约25%。
袁颖晖则认为,向一个艺术家灌输保险知识虽然不容易,但远比把一个保险专业的人培养成艺术领域的行家要现实得多。
同样地,独立的第三方鉴价机构的缺乏,被认为是目前中国艺术品保险发展的瓶颈,中国的文物鉴定委员会是中国艺术品鉴定的最高机构,但不为商业服务,委员会专家出具的证书只表明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包括商业价值。袁颖晖表示,这只能靠市场培育,艺术品保险必须建立在比较完善的艺术品市场的基础之上,“这事急不得,只能慢慢来。”
“艺术品保险应该是由一群无比热爱艺术的人从事的领域,以‘保护艺术、保护传承、保护文化遗产’作为使命,唯其如此,艺术品保险才可以有立足之本。”袁颖晖说。
抽文:
艺术品的第一大杀手来自运送与装卸的过程,约占比40%。一次失手、一个碰摔,就可能造成数十万上百万的损失。第二大杀手来自盗窃(约占比38%)。有关统计显示,仅盗窃造成的艺术品损失全球每年超过50
亿美元,涉案金额仅次于贩毒和军火走私。
TIPS:如何甄别艺术品藏家和投资者?
收藏的历史:真正的投资者,收藏艺术品至少3年以上,家学渊源的收藏家投机风险较小;
收藏艺术品的种类、过往交易记录、收藏时间:如果频繁换手,投机目的明显;
业内口碑:一个比较纯粹的收藏家,一般在画廊、艺术家中有良好的口碑,因喜欢而收藏,会持续了解和学习艺术
TIPS:艺术品保险业务标准流程
保险公司接到客户申请后,先初步审查作品的清晰彩色照片,然后查阅投保申请表、艺术作品的“身份证”、专业交易机构出具的原作保证书、历史交易记录等。如有疑问,会通过电话交流,或亲自去客户那里实地考察,甚至在保险期间派人全程随行
TIPS:销赃?没戏
艺术品被盗后,艺术品保险公司会马上在失窃艺术品登记簿中登记,将失窃艺术品的描述与世界范围内的拍卖图录做比对,艺术大盗想“销赃”?没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