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方壹周-财讯版
东方壹周-财讯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312
  • 关注人气:8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豚的抱团信仰

(2012-05-21 14:58:05)
标签:

杂谈

采访/撰文 Caino 编辑/姗云

 

在中国这片创新处于“饥饿”状态的土壤上,创业者不仅要习惯模仿式创新的常态事件,还要警惕被大公司“骚扰”。创业小公司没那么多资本去打口水战,但起码可以抱团式地进行“抵抗”。

 

海豚浏览器的起点就是美国。在推崇技术创新的美国,创意的想法只要能通过扎实的技术去实现,就会受到瞩目。由于修改Android源代码实现了多点触控在手机浏览器上的完美体验,海豚浏览器先后被Android之父谷歌副总裁安迪鲁宾、GetJar创始人Ilja Laurs倍受好评,甚至连Lady Gaga都是其忠实用户,接着硅谷的科技报道与投资人的青睐,让海豚浏览器一时声名鹊起。

 

然而成名在外的海豚,几乎一进中国就受到了大公司的“骚扰”。“很凑巧,我们很早就在手机浏览器上实现了手势功能,但一到中国没几个月,就被360闪电实现了。”海豚浏览器副总裁李森告诉《东方壹周》the week,很多大公司会做一些小花样,比如模仿某个版本时,会修改一些界面的图标的改变、或是UI体验上的调整,这样就可以否认这是模仿的。

 

“我们也没跟对方沟通,也没什么好沟通的,你非要质问他,他还会振振有词说‘大家都在抄’。”李森谈到,国内模仿式创新已是一股风气:复制一款简单的应用,快速上位,然后拿到投资人的钱去快速扩张,同时迅速出名。“你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到头来没有人真正去做产品与技术上的积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除了产品上被“骚扰”外,研发人才也被持续“骚扰”。李森谈及,曾经有个人来面试,待了7天就走了,收集了公司内所有人的联系方式。紧接着猎头跟进,给基层员工打电话,推荐去360工作。“最奇怪的是,那个待了7天就走掉的员工照片,赫然出现在360员工墙上。”

 

李森现在负责的是海豚浏览器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如何不被大公司“骚扰”成为他现在工作的重要部分——防抄袭、防挖人、防收购。“我必须要小心我们的人才、我们的源代码如何不被人恶意盗窃,这种事情在这个圈子不是没有发生过,一旦发生是致命的。”李森接着向《东方壹周》the week谈到,去年3月有员工陆续接到来自腾讯、360投资部门的电话。“对方提出收购意向,但我们没理他们,再打电话过来口气缓和了很多,说要不跟高层喝喝茶?”

 

在李森看来,现在有一批以产品与技术为创新方向的小公司,如豌豆荚、友盟、Camera360等都和海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我们经常交流的时候,发现彼此都有共同的信仰——哪怕公司做垮了,都不会允许被大公司收购。”

 

正是基于对产品与技术创新共同理念、对商业环境的统一认知,这些小公司经常聚会时,非常强调团结。“在创业道路上大家都面临共同的危险,因此抱团很必要,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李森说到,尽管国内创业环境比起美国来差距甚大,但整个环境要比从前改善很多。

 

“现在资本越来越活跃,愿意帮助有想法的人去创业,项目找钱比从前容易了。此外,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意识到了开放的必要性,虽说他们现在的开放还是遮遮掩掩的,但终究会完全开放。”李森笑着说,互联网终究会回归他的精神本源——开放,这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Q=《东方壹周》the week

A= 海豚浏览器副总裁李森

 

Q:此前UC俞永福说,你们双核浏览器是概念炒作,实际没有自己的内核。你们怎么看竞争对手的说辞?

A:现在的浏览器内核四分天下,分别是Webkit(Chorme与safari浏览器)、Trident(IE浏览器)、Pestro(Opera浏览器)和Geekos(火狐浏览器)。其实内核已经是属于开源软件,谁都可以去采用去开发浏览器。一开始我们就很明确,我们所谓的双核,是基于Webkit和Chorme内核的改造。UC浏览器其实也是基于Webkit内核的修改,但两年以后一定会用Chorme内核。

 

Q:很多大公司在专注“小而快”的产品流程思路,你们能胜于大公司的优势在哪里?

A:就拿腾讯来说吧,这家公司的品牌效应太强了,除了微信和QQ,很难定义他的其他产品究竟有什么特色。也就是说,在细分领域他很难做到独树一帜。但我们是独立在做一款产品,比较稳。其次,我们的技术人才占到40%以上。此外,我们也没什么包袱,市场定位也是全球化的,只用往前冲就可以了。

 

Q:用户对你们的认可度,会对你们商业化进程有什么影响?

A:海豚浏览器一直是走免费模式,海外很多用户会很喜欢,但也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好的产品,是免费的。我们曾在浏览器上设计过一个“捐款”按钮,用户要是觉得好用,就可以捐个几美元,还真是有人捐!其实光这些已经足够我们生存下去了。但在中国不是这样。现阶段我们仍以推用户量为主,今后的商业化进程仍是面向商户,走传统互联网盈利方式:流量分成、广告引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