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期刊读后感  陈辉

(2015-06-14 21:48:19)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科学习

期刊读后感       

陈辉

   期刊已经订了有快半年了,一直想写点自己的感悟,以做记录。但都忙于各种事务,都没有记录下来。每期都必仔细阅读,每次读都有不大一样的感悟。看来,好文章还是值得多读几遍的。

近几期好文章很多,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保障》,单从这个题目上来,这就是中心论点。让看文章的读者一看到标题就知道这篇文章是想阐述什么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浙江省的物理教研员梁旭老师。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教学文章大多都关注于学生的发展,研究教师的发展相对较少。这篇文章详细地论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从中可以发现,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我们经常在埋怨学生,很少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文章最后提到了教师的成长方向,梁老师指出“教师忽视了长期应该坚持的基于教与学的研究与积累,教师的成长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可见,教师的成长还是在于长期坚持的基于教与学的研究与积累!

   还有周久璘老师写的《在“问题解决”中丰富学生的思维品质》。周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如何在“问题解决”中丰富学生的思维品质。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不同的问题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呈现给学生。细想,这符合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也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但是正如周老师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有时把不同的问题在同一阶段呈现给学生,导致收效甚微,甚至“全军覆没”。正如周老师指出的:“问题呈现的时机决定问题解决的成效,决定意义建构的质量,影响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层次”。文章的案例和理论结合得很是完美,展现了周老师深厚的功底,文章的这种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元问题”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一文独辟蹊径地对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的相关文章不少,但这篇文章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作者类比心理学中“元认知”概念,提出了“元问题”的概念。我想,我们一线教师并不缺少实践案例,但如何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甚至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却是我们所欠缺的。看来,我们还得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实践与理论结合得较好的文章。

习题研究是我比较关注的栏目,习题研究中的《小议物理图象中的“转折点”问题》和《拔开“巧合”迷雾,凸显规律本质》很有新意。细想,作者能写出这么有新意的文章,还是在于长期坚持的基于教与学的研究与积累!

  学校出于关怀帮助我们订了物理期刊,这是现今对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只要静下心来研读别人的文章,你会发现那是他们的长期坚持的基于教与学的研究与积累!试问:我们的基于教与学的研究与积累有多少?有多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所以学无止境,自身还是有必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