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 |
海子是如何引导自己走向死亡的·之一
(孤独篇)
2013-5-16
http://s3/mw690/9876d750gde22aa828172&690
【人物导读】:
海子,原名查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农村长大。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并开始创作诗歌。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研室工作。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自此,海子永远离我们而去。
【诗中窥人】:之一——海子是孤独的。
从《海子的诗》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关于“孤独”的描述和表达。其中,在《五月的麦地》,诗人写到: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麦地 梦想众兄弟
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
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
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
可见,海子的孤独是安静的孤独,孤独于一片安静的麦田。另外,在《雨》中,海子借助自然的现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他内心世界具有层次感的孤独画面:
贫穷孤独的少女
阳光和雨水只能给你尘土和泥泞
你在伞中,躲开一切
拒绝泪水和回忆;
孤独在海子看来,是具有层次感的。它可以是像女王一样高贵,也可以像贫穷的少女一样简单,所以,海子的孤独是无处不在的,以致于使自己忘记了情感的牵绊,“拒绝泪水和回忆”。《两座村庄中》,海子写到:
五月的麦地上
沉默孤独的村庄
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这就是普希金和我
诗人是孤独的,但是他不相信自己是孤独的,于是便把自己和普希金放在一起,只有和伟大的灵魂在一起才使得诗人的孤独感得到升华,得到确认。而在《歌或哭》中,诗人以乐衬悲,将在马厩里欢歌与黑夜的苦痛的孤独放在一起,凸显了诗人当时当地的孤独感。
中国丁香的少女!
在林中酣睡
长发似水
容貌美丽无比
你是囚禁在一颗褐色星球上孤独的情人!
这是诗人《野花》中的一段,描写得很美,是一种凄美。中国与宇宙星球之间的距离便是诗人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野花只是一个幌子,不要认为海子此刻的心情是愉快的,其实海子内心更多的是关于世间之美太少的感慨。
在海子卧轨自杀的前一年,他写了《跳伞塔》,在诗的开篇,海子写到:
我在一个北方的寂寞的上午
一个北方的上午
思念一个人
没有孤独便无所谓思念和寂寞,可见此时的诗人的孤独感愈加强烈。从诗中后来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得出,诗人想念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他思念的是已经远去的自我。“我是一些诗歌草稿/你是一首诗”便已充分表明此刻诗人倾诉的对象是自己和自己的诗。
《远方》中,海子将寂寞与孤独的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遥远的青稞地
除了青稞
更远的地方
远方啊
这时
飞到我身边
石头
石头
站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
那时我在远方
那时我自由而贫穷
这些不能触摸的
这些不能触碰的
这些不能触摸的
远方的幸福
卧轨的构思其实在这首诗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个人的行为总是会有个设想,不会有无故的行动无故的发生,除了意外。88年的8月19萨迦夜,海子在拉萨为自己的未来写下了这样一封遗书,孤独将继续,因为无人与共。石头与血交融在一起,构成了更加凄冷的局面。这是海子留给我们关于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我们没有勇气像海子一样追寻死亡的脚步,像海子一样闯进死亡的诗的灵魂殿堂,像海子一样在孤独中走向远方……
其实,关于孤独的命题,海子还在其诗《昌平的孤独》和《黎明》中有叙述,文字是我们内心世界真实的写照,孤独的情绪和信仰带领着海子一步一步走向更遥远的孤独,直到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能走进他的心里,他毅然决然,选择了死亡,用自己选择的方式。
但是,孤独绝不仅仅是海子留给我们的财富。
(欲了解更多关于海子死亡的解读,请关注博客“中国十万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