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子是如何引导自己走向死亡的·痛苦篇

(2013-06-02 10:23:32)
标签:

佛学

分类: 读书

海子是如何引导自己走向死亡的·痛苦

2013-5-16

http://s16/mw690/9876d750gde2294326a9f&690

【人物导读】:

海子,原名查海生,生于1964324日,在农村长大。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并开始创作诗歌。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研室工作。893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自此,海子永远离我们而去。

 

【诗中窥人】:之二——海子是痛苦的。

从《海子的诗》中,我们不仅发现了很多关于“孤独”的描述和表达,也找到了许多关于“痛苦”的文字。其中,在《麦地与诗人》中,诗人写到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麦地啊,人类的痛苦

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

 

对于现实中的温暖,诗人是真实感知的。然而,对于现实中的痛苦,诗人确是时刻感知的。从《麦地与诗人》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心中充满着现实的纠结感——拥有和过度拥有的矛盾;接受和给予之间的矛盾;美好与痛苦的矛盾……

海子是如此的钟爱七月,于是,海子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七月的诗篇,就像在《七月的大海》一诗中,海子如此写道:

 

老乡们,谁能在海上见到你们真是幸福!

我们全都背叛自己的故乡

我们会把幸福当成祖传的职业

放下手中痛苦的诗篇

 

然而,在诗中,诗人的乐观情绪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到了诗末,诗人的悲观情绪再度出现: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赶上最后一次

我戴上帽子  穿上泳装  安静地死亡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不是因为死亡而痛苦,更不是因为痛苦而死亡。痛苦对于海子而言,也许已经是一种习惯,一种常态。诗人曾在《日记》中再一次表达过荒凉的痛苦: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如果说此刻海子思念的是他的姐姐,那么我们一定不会否认。但是此刻的思念却加剧了诗人的痛苦感,旅程是寂寞的,也是痛苦的,因为一个人的路程,布满黑夜的戈壁。而与孤独同在的《远方》中:

 

这些不能触摸的  姐妹

这些不能触碰的 

这些不能触摸的  远方的幸福

远方的幸福  是多么痛苦

 

诗人借远方之名抒发了自己的辽远的孤独,孤独致使痛苦的产生;因为远方的幸福不可得或者不可轻易得到,于是变成了虚幻的美好。而这一切,愈加让痛苦的边缘蔓延。

1986年的诗人来到了西藏,这是一个神圣的宗教的殿堂。这里有一座神秘的村庄,忧伤的村庄。神秘得就像是诗人眼中的《云朵》,飘忽不定又形状怪异。

诗人曾经在脑海里浮现过一个怪诞的意象——《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在这个意象里,诗人是这样表达的:

 

我不能放弃幸福

或相反

我以痛苦为生

埋葬半截

来到村口或山上

我盯住人们死看:

呀,生硬的黄土,人丁兴旺

 

痛苦在这首诗里被无限放大,包括它的含义。诗人的眼已经模糊,只剩下泪水。虽然在心里无数次提醒自己不能放弃幸福,但是以痛苦为生的诗人又怎能摆脱自己设定的人生轨迹呢?于是,卧轨成了最自然的片尾曲,生动感人!

当然,除了以上数首简单易懂的关于“痛苦”的诗歌之外,还有《秋日想起春天的痛苦也想起雷锋》等诗也在不同的侧面体现了痛苦对于诗人死亡的引导。

 

然而,海子留给我们的决不仅仅是痛苦,更是关于痛苦的思考。

(更多关于海子死亡的解读敬请关注博客“社会的角落观察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