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大家所知,牛奶中接近90%的成分是水,剩下的部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乳糖以及一些矿物质。其中,乳糖和大部分矿物质溶于水中,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状态。脂肪以小脂肪球的形式与水形成一个乳浊液。而蛋白质,则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溶于水中,被称为乳清蛋白;另一部分,则以小颗粒的形式悬浮在水中形成胶体,我们把这种蛋白称为酪蛋白。
酪蛋白是哺乳动物的乳汁中特有的一类蛋白质,占牛奶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如果我们想做奶酪,就需要让牛奶中的酪蛋白凝集成一张网,从而网住牛奶中其他那些成分。那怎么去实现呢?
一种方法是,把牛奶的pH值降低到酪蛋白的等电点附近,酪蛋白球就会聚集凝结成网状的凝胶。这种降低pH值让酪蛋白凝集的方法被称为酸凝乳。
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凝乳酶。这种酶就像一把推子,把满头亲水“秀发”的酪蛋白球给剃成秃子,缺少了亲水的一头秀发,酪蛋白颗粒便会在疏水作用下互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张巨大的酪蛋白网,凝胶便形成了。这种方式被称为凝乳酶凝乳。
根据以上所用的凝乳方法和工艺的不同,国外把奶酪分为三大类:新鲜奶酪、软质奶酪和硬质奶酪。如果把新鲜奶酪比作豆腐脑,那么软质奶酪就是豆腐,硬质奶酪就是豆腐干了。奶酪的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在牛奶或羊奶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凝乳酶,使蛋白质凝固后,排除乳清,再将蛋白质凝块挤压成块状制成。制成后不经发酵后熟的称为新鲜奶酪,经长时间(几个月不等)发酵成熟的产品称为成熟奶酪(即软质奶酪和硬质奶酪)。
奶酪是浓缩的奶制品,富含蛋白质、脂肪、钙和维生素。由于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乳糖大部分被分解,在经过接下来的压榨除水,基本上乳糖已被全部去除。因此,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们来说,奶酪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其实,我国也有很多奶酪的美食,但如果按照国外奶酪的定义来分析,这几种产品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奶酪”。
●
“奶豆腐”
类似于奶酪,一般由牛的初乳制成。初乳的酸度较大,加热后很快凝固。其中含有大量维生素和免疫蛋白类物质,而脂肪的相对含量较低。
●
北方“奶酪”
做法很多,加蛋清调匀炖熟,或加酒酿凝块,以及加琼脂凝冻等。这与国外的奶酪差异就更大了,因为没有发酵的环节,仅仅是牛奶的凝块,但是贵在口感奇佳,且依然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而目前网络热售的各种“干奶酪”,各位就要格外留神了。这类产品实际上不是纯奶制作的,常常是奶粉做的,加了大量的麦芽糖或白糖,有的还加入了淀粉,调了偏酸的口味,甚或加点儿香精。它与真正地奶酪相比,营养价值可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