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的意见
(2014-10-16 08:24:09)
标签:
教育深化课堂改革 |
分类: 通知总结 |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的意见
各位课题、项目组长好:于9月24日上午,张厅长和马院长专门就十个课题、项目的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安排和指导,并决定国庆放假上班后听取各组的汇报,于10月底下发文件,成立专家督导组,筹备项目启动会,纳入规划和经费管理,建议暂先不与基地校的校长接触。希望大家提前思考准备并填写好《改革创新项目书》。下面是两位领导指示的部分记录,望各位策划时参考。
项目总的的研究目标预期效果是:各课题组要落脚到三年以后的全省推广,有什么预期成果?预期什么时候可以召开各自项目的现场会?结束的时候项目运行预期是个什么状态?如何通过课题、项目的推广能将山西省的课改推向一个新的时代?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统筹协调各种资源、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研究;加强课程改革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的集中攻关、重点推进,充分发挥成果研究和成果推广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各课题组在项目策划、课题立项研究、研究团队组织、成果梳理等方面进行专项负责和推进。
一、校外、学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建立校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机制,确保各类实践性、研究性教学任务的完成。要制定各学科每个学期必须实施的实践性、研究性教学内容、实施途径和考评办法。学校与行业要大力开展合作,共同搞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做到布点合理,功能明确,能够满足学生了解行业实际、经历行业实践、体验行业文化的需要。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的学生,都应有一定比例的“实训基地”中的实践课时。农村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满足学生实践活动需求方面的资源优势,建立可供学生种植、养殖、观察、体验等实践活动的基地,彰显农村学校优势,办出农村学校特色。
负责人:郭乐静
实验基地:汾西县
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县域推进,但一定要落实到部分试点学校。要细化、分类,要将基地、课程揉在一起。
可以考虑几类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类是与学科课堂教学有关的,例如化学课的教学是否可以和就近的肥皂厂、硫酸厂的考查结合,地理的地貌内容是否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山沟中观察等等。
第二类是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古迹,例如古城、宅院、纪念馆、历史名人等,如何整合融化在一门或几门的教学中或统领几门课堂相关内容的学习等。
第三类是要重视农村的种植和养殖,例如可以考虑班级或小组的试验田,从播种、耕作、浇灌、观察记录详细的生长过程等,都要落在实处。
一定要注意课程化管理和操作化程序的研究和探索。以地理为例,若确定要考查一个工厂的位置,必须提前备好、定好:要看啥、干啥、看多长时间、如何保证交通和安全等等,而且还要有针对性的作业和评价,切忌参观看热闹。生物课也可能围着某一颗树上一节课,但要提前备课,纳入到教学计划。
二、课程标准中活动建议的落实。要重视和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下决心改变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动手实践的现状。下大力气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有关活动建议、社会调查、小制作、体验、探究等教学内容的落实。要研究课堂评比和考试评价中,如何将上述内容作为重要的指标和权重显示。
负责人:李萍
实验基地:
初中:省实验中学
太原37中
小学:五一路小学
新建路小学
要将课标中的活动建议、社会调查、小制作等落实到每一个学科的实处,学生该做的必须做、该写的必须写,要通过落实教学建议深化课堂改革,切忌根据学案找知识点。
但是学生什么时候做?做多长时间?怎么做?怎么克服教学组织的困难?怎么结合已有的课改成果?要拿出能够推广的系列经验。
可以考虑通过三方面的呈现:
1.教师备课如何将探究、做事等落实在学案中。
2.调查、制作等如何落实在小组或班级的活动组织中。
3.如何在教学评价和管理中体现活动建议的落实。
建议再增加三所高中实验基地。
三、跨学科、跨课程的项目学习活动。发挥学科综合育人优势,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一是学科间,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二是学科内,要遵循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基础上,以真实任务和事情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系统性学习清单。尝试整体学习、单元学习、项目学习、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等。可以大胆尝试是否可以将“综合实践、社区服务”等内容,融合到跨学科或学科内的项目学习中。每个学科、每个学期至少应该有一个1至2周的项目学习内容。可以和教育社的教材开发联系起来,以晋中的七所试点校为重点,拿一个课题的方案,正式下发一个课题任务文件,将教材编写目的纳入到课题成果和改革需求中来。
负责人:薛红霞
实验基地:
高中:省实验中学
初中:省实验中学
小学:省实验小学
建议:晋中的七所试点校全部进来,与教育社联合开发教材的工作可作为一个专项试点或项目突破。
四、创新性教师的能力建设研究。根据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重新确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重新制定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及办法,并以科研课题的形式进行试点研究,逐步完善各级指标体系和达成方法。探索基于课堂教学新模式下的教科研工作形态的研究,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活动形式、工作措施等。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问题、项目、任务的设计水平。提高教师的点拨水平。
负责人:尚秀芬
实验基地:尖草坪区
要具体到新模式背景下教师能力的重新评估,要围绕新课堂要求再审视:目前的教师缺哪些能力?需要补哪些知识?
目前教师在知识结构上,首先表现为教师的知识面太窄,哪些企业、社会使用你学科的知识,是怎么使用的,教师不一定清楚。
组织能力上表现为,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等方面缺乏策略办法和应变。
在教师的评价中,如何通过对学生展示的评价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探究等等。
上述内容,多数教师未受过专门训练。切忌教师的培训仅仅局限在课标、教材的讲解上。
张厅长的专著中曾经讲到四点,但不一定全,还需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和完善。
最后的预期成果是:如何在教研、培训、教师能力提高等方面,形成全省统一使用的手册或规则标准。
手册除了必要的规范性外,一定要注重创新性和操作性。例如,某种地理教研,可能就是要求教师考查某条河流;生物、化学的教研,可能要求到医院看对接点,或者考查一个洗煤厂。千万不能看作仅仅是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教材。
此项目虽难度大,但很有意义。
五、校本课程标准的制定。以教育部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照,研制各门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办法。完善校本课程的管理办法,形成开发、实施、考试评价等有效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要选择不同学校中的若干门校本课程进行试点研究,并形成相对成熟的成果后进行推广。
负责人:李元平
实验基地:
高中:荫营中学
初中:忻州实验附中
小学:青年路小学
本项目应该包括“校本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两个内容。目标是:对全省的校本课程规范化、课程化、提升水平。
建议:除常规的专项能力训练外,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非常关键。例如,第一周下午介绍、第二周参观、第三周校友介绍等等,新生入学必须夯实。还有学生离校前的教育也很重要。
预期成果:形成一套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机制,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办法。例如,可以考虑校本课程的行政备案制度,小学校本课程必须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初中必须市里备案,高中必须省里备案,成熟一门、备案一门、共享一门。
目前的校本课程重复的太多,人云亦云的太多,若每门校本课程都必须拿出一个标准,可能大家对“为什么要开设某门校本课程”的意义就想通了。
六、作业改革。加强新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业研究,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充实丰富学生的节假日活动和课余生活。要选择不同类别、年级的学校班级进行实验研究,要吸取已有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探索新模式背景下学生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的研究。减少做题量,增加实践性、探究性、活动性、和学习报告性作业。
负责人:王月玲
实验基地:
成成中学(高中、初中)
朔城二中(高中、初中)
特别强调:节假日的使用和一些长作业的布置,例如读一本书或搞一个社会调查等,可能需要利用节假日进行。
还有就是要关注新模式下的前置作业的研究,例如为了学生学好下学期某个学科的的内容,假期中应该引导学生需要关注什么?怎样关注等等。
作业改革中,必须将“展示”作为重要的内容,越是好的作业越需要展示,越是能精彩展示的作业才是好作业。展示什么作业、谁来展示、怎样展示,同样要纳入作业创新的机制中。
尖草坪实验小学有一些思考和想法,可以考虑进入实验基地。
七、学生社团活动。建立学生课外团队活动体系,像重视课程和课堂教学一样,重视学生的各种团队建设和团队活动。要把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各种主题活动作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化、高水平地组织各种主题活动。要重视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的建设。要重视学习小组、班组织、团委会、少先队、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制定学生社团活动的评估办法。
负责人:李萍
实验基地:阳泉市
要将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制度化,要生生有一个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的参与,学习小组、团委会、少先队、学生会等必须到位,例如好多学校没有学生会是不合适的。
要从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的角度设计、策划各类社团活动,要把握不同活动的不同主题内涵。
预期成果:形成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的各种有效性小册子。
八、学生的自主管理。引导学生自主建设各种学生团队,自主参与团队活动,在参与和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鼓励、支持学生参与策划和参与组织体育节、艺术节等各种主题活动。鼓励、支持学生参与教室学习、校园活动等各种公共生活的规则制定和秩序治理。建立支持学生自主管理的指导、评估、激励机制,建立创新学校管理育人模式的常规要求、基本标准和评估体系。建立对学生的自主能力、组织能力、责任意识等基本公民素养的评价机制。
负责人:肖增英
实验基地:
高中:尖草坪一中
初中:灵石二中
小学:盂县二小
是一场革命,厅长一直思考:应该叫自主管理还是自主治理。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学校管理、家庭管理的过剩,学生不会管理,只会学习。
建议百度中查找“协同学习”理论和读一些雷夫的书。
有些国外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例如某个小学要求每个学生筹措经费,其中某个学生采取其他同学给他捐款的方式,最后成了美国著名的捐款专家。加拿大的一所中学上课从不打铃(哪个单位上班还需打铃),这就是一种自主治理。
张厅长的《第二次教育革命》的第二章中,讲到此类内容,需多学习研究。
长征路小学的小组长很厉害,考虑可以进入研究基地。
九、纸笔考试的试题改革。包括期末、单元等所有的纸笔考试中,如何调整试题结构和测试重点,如何加大试题的开放度、综合性和探究性,如何检测课程标准中有关过程性和活动性的要求,如何体现新的课堂改革模式中有关自主、合作、展示的能力要求等。制定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纸笔考试规程和标准,建立考试命题管理评估机制,加强省级对中考命题、市级对县(市、区)纸笔考试试题的评估,提高试题命制质量。
负责人:尚秀芬
实验基地:迎泽区
已搞多年,继续深化、细化、创新化。进一步通过研究形成机制、规则、标准,以便于全省推广落实。
十、综合评价改革。建立命题管理机制,研制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试题命制及考试管理实施意见,建立考试命题人员准入、资格审查及培养、培训的相关制度。改革中考制度,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中考评卷工作,严格中考评卷教师的资格要求和评卷质量。改革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探索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录取办法。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对学生个性特长、标志性成果、发展潜能的记录、审定、评估制度和评价结果使用办法。
负责人:郭乐静
实验基地:晋中市
2013年教育部有一个指导意见,从内容、做法、要求等方面都讲的非常细致。
此项目政策性很强、综合性很大,又非做不行,要参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
接下来可以先从“中考改革方案”的制定来着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