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三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
(2013-04-10 11:07:19)
标签:
深化课堂改革 |
分类: 课堂模式 |
学案导学“三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
孝义中学
一、“三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出台的背景
2008年山西省全面步入课改。围绕“创新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教学”、“建构教学模式,打造优质课堂”任务目标,各地各校积极行动,大胆实践,总结推出大批成功经验和优质课堂,在全省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作为课改示范校,我校全心倾注课改,全力创设平台,采取措施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无疑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如果与课堂教学改革领先的学校相比,无论理论探讨还是策略更新,我们的差距都十分明显。一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普遍得到落实,二是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普遍得以推广,三是先进的学习方式尚未普遍确立,四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尚未普遍建构。这些问题和差距同时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重要角色的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无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为逐步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打破传统陈旧课堂教学格局,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拟订了学案导学“三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试行方案,并在课改年级普遍施行。
二、理念与感悟
课堂教学理念先行,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内化,深入人心,有效性课堂教学方可成为可能。
1.学生是主体,学生主体地位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
2.教师是主导,教师主导作用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彰显。
3.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生的地位和教师的作用和谐共存,缺一不可。
4.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自觉的,积极的,快乐的,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充分感受和体验学习的快乐。
5.关注教师的导学过程。教师的导学过程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认知规律的,通过导读、导思、导法、导练等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提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全新的教学理念,应见诸教师的六个转变:①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②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③从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变;④从传统接受式教学向以发现、探究为主要特色的多样性教学转变;⑤从过去单纯的施教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转变;⑥从传统型、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
7.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导学为手段,以学生主体探究为方式,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施行学案导学策略,符合校情、学情,应该成为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
三、模式与内涵
(一)模式的构成元素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系由“三主四环”构成:
“三主”:学案为主线
“四环”:目标引领
(二)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1.学案主线
学案是关联主体与主导、学习与导学、师生互动、和谐渐进的双向活动。学案作为这一活动的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这一过程纵向推进,横向关联,外化了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普遍规律,凸显了感性认知——理性思考——巩固内化——创新提高的必然逻辑联系。
2.教师主导
这是教师导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性活动,教师的这一活动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目标引领
目标引领系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导学行为主要体现在出示目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预设学习目标要坚持“三要”原则:①依纲据本,关注学情;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体现“三维”目标要求;③指向明确,表述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同时,在展示目标和创设情境的关系融合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四化”:内容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
(2)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系演进环节,这一环节系教师导学的重点所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导学行为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沉浸在实践参与的浓厚氛围之中。教师指导学生探究要围绕“三导”展开:①导读: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要求,围绕学习目标,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梳理知识,提取有效信息,寻求问题答案。②导练:指导学生动口动手,说写议练,释疑解惑,合作交流,展示成果。③导思:指导学生感知体会,思考理解,领悟升华,探寻联系,把握规律,在积极的探究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走向准确化、系统化和周密化。
(3)组织测评
组织测评系反馈验收中间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导学行为主要体现在出示测评题目或问题,当堂组织测试评价。教师预设测评题目或问题时要把握“四度”:容量的适切度,恰当的难易度,合理的层级度,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体观照度。测评结果要当堂反馈,结果反馈教师要关注“四性”:知识的准确性,问题的针对性,形式的多样性,评价的激励性。
(4)指路导向
指路导向系终端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导学行为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的立体探究、思维拓展、创新发展提供机会,创设条件。为此,教师的导学要致力于:立足课内目标,引导学生对问题引深拓宽丰厚;着眼学科渗透,引导学生对问题梳理整合融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把握。通过这一导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展现发散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3.学生主体
作为主体,学生要聚精会神,全心贯注,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环节,学生要把活跃快乐的学习实践状态保持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激情感知同步于教师的目标引领,设境激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关注学习目标,主动置身情境,萌发学习冲动,唤醒学习欲望,激情感知融入。
(2)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同步于教师的启发诱导一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主体参与。①自主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感悟,自主释疑,在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合作探究:学生合作研讨,合作交流,合作探寻,合作展示,在合作探究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合作学习意识,不断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水平。
(3)完成测评
完成测评同步于教师的组织测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完成教师预设的课堂测试题目,或回答教师提出的若干重要问题,这是学生检测验证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为此,在完成测评任务过程中,学生应具有如下践行表现:问答题踊跃陈述,书面题严谨求解,动手演示题规范操作,等等。同时关注五种答题习惯的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仔细求解的习惯,规范表述的习惯,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
求异发散同步于教师的指路导向一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开动脑筋,活化思维,求异发散,多方位实践参与。为此,学生要不懈追求这样的学习境界:打开思路,向问题的广度拓展;活化思维,向问题的深度挖掘;开阔视野,向不同学科的关联处、融汇点聚焦。通过拓展延伸的探究实践,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更加多维多元和开放。
综上所述,即为学案导学“三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部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学生主体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必要的讲解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是教师要认真处理好讲与不讲、多讲与精讲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学校的原则要求是“三精讲三不讲”,教师“三精讲”:①精讲教材本身的重点、难点和关键;②精讲学生学习掌握过程中出现的易错点、易混点和易漏点;③精讲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三不讲”:①学生已知已会的坚决不讲;②学生能知能会的坚决不讲;③讲了学生在现有情况下也懂不了会不了的坚决不讲。
(三)“三主四环”课堂教学的总体希冀与目标
1.教师导起来
2.学生动起来
3.课堂活起来
4.氛围浓起来
5.效率高起来
(四)“三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关系与图示
教师主导 |
设境激趣 |
启发诱导 |
组织测评 |
指路导向 |
学案主线 |
目标引领 |
主体探究 |
达标测评 |
拓展延伸 |
学生主体 |
激情感知 |
自主合作 |
完成测评 |
求异发散 |
四、实施与保障
(一)组织保障
1.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实施学案导学“三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四级领导组,分层把关,各司其职,以保证实施。
2.职责分工
组
副组长:出台方案,落实措施,指导实施。
教务、教研、科教主任制定计划,统筹安排,组织实施。
年级组主任、备课组长依据要求,结合实际,具体实施。
3.机构图示:
校 长 |
副校长 |
教务处 |
教研室 |
科教处 |
年级组 |
备课组 |
(二)研训保障
奉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改进即成果”理念,围绕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扎实开展工作。
1.课题研究系列化
(1)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
(2)情境创设的生动有趣
(3)主体参与的主动有效
(4)导学方式的灵活机智
(5)测评内容的科学把握
(6)学案编制的合理规范
2.课堂评述重心化
(1)做课看教师是否致力于引导学生全面参与
(2)说课看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指导培养
(3)听课聚焦学生课堂表现
(4)评课关注教师导学方法
课堂教学述评立足学生学习、教师导学两大重心。
3.理论研究实用化
(1)全面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促进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发展观的不断转变。
(2)深入学习探讨课堂教学核心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师导学
方式的不断改进。
(3)开阔视野,关注学习国内外名家教学思想,促进成功经验、优质
信息向教师的不断转化。
(三)制度保障
1.建立校本研训层级联动制度
(1)学校机动举办教学论坛:围绕课堂教学共性问题,结合课堂教学普遍困惑,以专题交流为主要形式,通过校园网发布、校刊登载、专题报告等多个平台,交流探讨,凝聚共识,指导实践。
(2)年级组全程强化“人文环境创优”管理:围绕学生学习态度、心理变化、行为养成和室内外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媒体引导等多种方法,创优课堂教学人文环境,夯实课堂教学绿色通道。
(3)学科备课组坚持周五业务研训:围绕学校既定任务,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按照“三统一”具体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使研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①全员全程统一参与;②专人主讲或群言共议统一安排;③周周落实,月月考核,统一评比。
2.开展三种类型的公开教学活动
(1)课改新秀“导学风采”展示课:学期内组织一次,由学科骨干执教做课,展示引领。
(2)青年教师(五年及五年教龄以下)“同课异构”汇报课:学期内间行一轮,由青年教师执教做课,汇报展示。
(3)学科骨干“课改标兵”教学示范课:学期内人人做课,个个展示,年级组拔尖荐优,参加示范课公开教学。
上述“三课”,均由学校组织安排,并对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取得优胜的教师予以表彰,分别授予导学风采展示课“课改新秀”、同课异构汇报课“优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示范课“课改标兵”荣誉称号。
3.完善并实施五种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对象,研究确定不同要求、不同取向的评价标准,并采用量化打分和质性分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跟踪评价。评价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通过评价反馈,总结经验,展示成果,树立典型,以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1)
(2)
(3)
(4)
(5)
科教处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1.畅通网络系统,服务信息交流。
2.供足平面资讯,服务师生阅览。
3.发挥设备功能,服务课堂教学。
4.认真查排故障,服务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