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多种手段快速让孩子区分bpdq
(2012-10-21 21:32:22)
标签:
教育每月一文一年级 |
分类: A3项目实施(B7材料真实) |
声母bpdq由于其形态上的极为相似,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掌握的难点。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一年级也深为此头痛。在摸滚打爬中,结合各方面成功的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多途径结合的手段,让孩子快速区分这四个孪生兄弟。
一、
在分别教学这四个字母的时候,我着重让他们学习并创造儿歌口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自己说出了很多口诀,兴趣较浓。比如“b”的口诀有与形状结合的“右下半圆bbb”,有与数字结合的“像个6字bbb”还有与读音相结合的“广播广播bbb”;p的口诀有与形状结合的“右上半圆ppp” 有与读音结合的“弟弟泼水ppp”;d的口诀有“6字反写ddd”、“左下半圆ddd”、“小马跑步ddd”;q的口诀有与数字结合的“像个9字qqq”,有与读音结合的“气球气球qqq”等。当这些儿歌被他们牢记于心的时候,也就是这些声母被他们基本接受的时候。
二、
学完声母“q”后,我利用手势作为课间操,既让学生得到休息,缓解上课的疲惫,又让孩子们加深了印象。手势法的操作方法是手势加儿歌。大拇指翘起作为一条直线,另外四个手指向掌心并拢,作为半圆,然后边做手势边念儿歌:“bpdq变变变——小小手,最灵活,左手上指变个b,左手下指变个p,右手上指变个d,右手下指变个q。学生感觉这个手指操很有意思,不知不觉对这四个声母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三、
我们身边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学习工具。操作法主要是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利用身边的物品,比如用一枝铅笔和一个硬币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中摆出“bpdq”,因为有上台演示,学生兴趣非常高,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想出了用一枝毛笔和一个双面胶,用一根线和一块圆形橡皮擦等多种形式摆出“bpdq”,将它们的形与音牢记于心。第二种是捏橡皮泥,将四个声母捏好以后念儿歌。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同时呈现,又非常方便。
不管是何种方式,知识只要与动手结合起来,与实践结合起来,其效果就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