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顾萍萍
(2013-01-16 08:56: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研成果 |
关注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关注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活用教材,制定差异性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式,适度的学习评价,从而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即个体差异。例如在认知方面、能力方面、情感体验上等的差异。实施素质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必须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差异,树立差异教育的思想意识。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略阐述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注差异,活用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②”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地处理与创新地运用教材。
(一)使用教材,因人而异
在教学中请注重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例如: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有的同学需要读三遍,有的需要读五遍。老师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时间与空间,不要强求一致。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大力鼓励学生用自己创造的方法读书。有的学生喜欢先分析题目,然后了解主要内容,再细读课文,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坚持这样读书,完善这种方法;有的同学喜欢从开始就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老师同样要给以表扬鼓励,让学生把这种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长期坚持下去,将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渐变为个性化的行为。
(二)大胆取舍,抓知识点
一篇文章中要关注的语言训练点很多:理解词语意思,领会遣词造句的精当,学习描写的生动传神,感悟语言的特色,梳理谋篇布局的顺序等等。如果我们每篇文章都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蜻蜓点水,匆匆而过,浅尝辄止,学生就不能扎实地掌握知识要点。再说,有许多知识点原本就为学生所掌握的,也没必要再浪费时间了。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大胆取舍,抓好每一篇文章的知识训练要点。
二、制定差异性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高度统一,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不同需求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学习已逐渐失去其个性特征。因此为了进行差异性教学,备课时,教师应当在教学大纲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例如,学困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且独立思考,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等生则要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关注差异,灵活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在学习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以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然而生而好学与督促不学的人究竟是少数,大多数得到相当熏染、督促就学了。”③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使学生愿学、乐学。
(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提倡多样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属外向型,他们积极参加活动的欲望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有的属内向型,在学生过程中害怕开口,害怕出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多鼓励、表扬;接受能力不强、反应慢的学生,教师应利用一些直观教具、身体语言、恰当的比喻等来适应这些学生;对容易分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需不断改变学习活动,并运用行为改变技术,使他们处于一种“活动状态”。虽然,我们强调在课堂上要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并非孤立地运用这些方法,而是有机的结合,过渡自然。
(二)尊重差异,开发潜能
一位哲人说,教育具有开发人和窒息人的双重功能。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那么,就是窒息了学生的发展,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相反,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满足学习上的不同需求,就是发挥了教育开发人的功能。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学生本身存在着先天的差异,但是,教师对所有学生的期望值应在同等的高度,使每个学生的个人潜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具体教学中应该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学习这门功课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在学习中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三、承认差异,适度评价
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绝不能过多压抑以至扼杀学生的天性,而应多加引导和鼓励以达水到渠成。评价时以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让学生在坦然面对自己的优与弊,更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一)关注差异,重多元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不管何种类型的评价,都应本着“促进学生发展”为原则,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故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评价方法多元化:1、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其评价较为全面,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找到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2、生生互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同伴成功的方法、成果虚心评鉴,加以吸收,或积极引导他们与自身的学习加以对照,学会类推与独创。通过这种互评形式使学生个体智慧成为群体智慧,促进交际能力的培养,完善人格的形成。3、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让学生在自觉反思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也有利于发展学生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例如:我关注学生课堂的表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班的小徐同学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很散慢,我多次找他谈心都不见效。于是我改变了教育的方法,一看到他有一丝的转变(好的方面),马上对他的学习作出肯定的评价。如,他动笔做作业时,我会说:“你们看小徐做作业多认真啊,我相信他会很快完成作业的。”这次作业他真的很快完成,而且质量比以往的要好。可能他喜欢听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所以这个学期,他上课很认真,进步很大。
(二)关注差异,重课堂评价
评价学生不能单纯的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动手操作的能力等。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对学生的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前提。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激发。如: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设计下面这张表格是用来检测学生每节课学习的情况。这不仅调动了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激发了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班的凝聚力,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项 |
课 堂 上 的 表 现 |
评价形式 |
||
自评 |
小组评 |
师评 |
||
参与状态 |
1、认真倾听老师讲课a、认真 |
|
|
|
2、认真倾听同学发言a、认真 |
|
|
|
|
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a、大胆 |
|
|
|
|
交往状态 |
1、喜欢与同学交流、讨论a、喜欢 |
|
|
|
2、注意吸取同学的方法a、注意 |
|
|
|
|
3、愿意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a、愿意 |
|
|
|
|
思维状态 |
1、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a、能 |
|
|
|
|
|
|
|
|
3、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a、清楚 |
|
|
|
|
情感状态 |
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满足1、快乐 |
|
|
|
达成状态 |
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a、理解并掌握b、初步理解c、不明白 |
|
|
|
课后反思: |
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评价,对他们自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促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的计划。也体现了“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及时评价,使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效果收效快而明显,评价也成为了课堂的学习资源的一部分,也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激发,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总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获得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强调老师要实现个性化教学。为了真正做到“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关注个体差异,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
③陶行知:《做能熏染学生好学的教师》
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