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咏雪》说课稿

(2016-08-04 19:15:42)
标签:

教育

语文

说课稿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小学已经学过一些简短的文言文,但是文言知识还很有限,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没掌握,要读懂这个故事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识记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一

同学们我考考你们诗句的掌握情况,我说上句你们对下句,第一句男同学对,第二句女同学对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同学们这两句诗的共同点是咏雪的,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活动2【讲授】活动二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3、学生齐读全文,学生听录音纠正读音。学生朗读全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同学指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先由其他组回答,然后老师评价。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教师归纳明确:

认为“撒盐” 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

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春

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六、背诵课文

七、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活动3【作业】活动三

1、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咏雪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咏雪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一

同学们我考考你们诗句的掌握情况,我说上句你们对下句,第一句男同学对,第二句女同学对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同学们这两句诗的共同点是咏雪的,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活动2【讲授】活动二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3、学生齐读全文,学生听录音纠正读音。学生朗读全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同学指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先由其他组回答,然后老师评价。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教师归纳明确:

认为“撒盐” 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

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春

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六、背诵课文

七、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活动3【作业】活动三

1、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