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不良:双侧裸眼中心远视力低于5 . 0者为视力不良,若双眼均在5 . 0及5 . 0以上者为视力正常。
1诊断标准:双侧裸眼中心远视力均在5 . 0及5 . 0以上者为视力正常,低于5 . 0者为视力不良,其中4 . 9为轻度视力不良;4一4 . 8为中度视力不良,4 . 5及4 . 5以下为重度视力不良。
双侧裸眼中心远视力均为5 . 0称为边缘视力。凡远视力<5 , O,近视力≧5 . 0称“近视状态”。若远、近视力都<5 . 0,可能是远视或其它眼病。
2远视力检查方法:
视力表: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检查视力。如图
图: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
视力表的基本要求:表面照度应达到500Lx以上;视力表的悬挂高度以5 . 0视标一行与受检者的眼等高为准。
视力表距离:眼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在距视力表5m远地面上划一道横线,在距表4m、3m、2 . 5m、2m、1 . 5m、lm处也划出横线,注明距离,以便视力低于4 . 0的学生进一步筛查。
检查方法:可取坐位或站位检查;坐姿时,将课椅前缘放在5m标线之后,这样坐位时两眼垂直线要与5m标线平齐;立位时,双足尖应与5m标线齐平,端正站立。头不偏倚,两眼均睁开,不眯眼;戴镜者应摘去眼镜检查裸眼视力。检查时先查右眼,后查左眼;测试者应将指点棒点在每个视标的正下方0 . 5cm处,辨认时间为每视标3至5秒钟左右(约等于1一2次呼吸时间),在检查中力争将各视标4个缺口的方位都检查到;一般先从5 . 0行视标认起,若看不清再逐行上查;如辨认无误则逐行下查。
判定标准:规定4 . 0一4 . 5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一个;4 . 6一5 . 0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2个;5 . 1一5 . 3各行中每行不能认错3个。超过该规定就不再往下检查,而以本行的上一行作为该受检者的视力;如在sm远处不能辨认最上一行视标(4 . 0 ),可让受检者向前移lm再查;如仍看不清,再向前移动,直至看清为止。记录此时的距离,查表获知该眼实际视力。
表对数远视力表走近距离检查的实际视力
走进距离(M)
|
4.0
|
3.0
|
2.5
|
2.0
|
1.5
|
1.0
|
0.5
|
视力
|
3.9
|
3.8
|
3.7
|
3.6
|
3.5
|
3.3
|
3.0
|
3近视力检查方法:检查近视力用以判断近视状态或其它眼病。视力表:采用对数近视力表。
基本要求:检查时要有充足的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受检眼与表的距离为30cm,先查右眼,后查左眼。
判定标准:检查者用竹签或细针指点5 . 0行视标,能认清5 . 0或以上者为近视力正常,记录为“近视力二5 . 0或5 . 1或5 . 2 ”;若在30cm处不能辨认5 . 0,可将视力表放远或移近直到受检者能看清表上小于5 . 0的视标为止,须注明距离,如20cm处能看清5 . 0,纪录为“5.0、20cm ”。
说明:凡远视力<5 . 0,近视力)5 . 0,称“近视状态”;若远、近视力都<5 . 0,可能是远视、散光或其他眼病;近视状态不一定都是近视,有各种其他可能,但大多因睫状肌调节紧张所致。因此,近视状态者应及时去医院眼科散瞳验光,以确定视力不良性质,决定是否需戴眼镜。
4注意事项:检查前应先休息巧分钟。从室外进入后也应有巧分钟左右适应时间;要求被检查者在检查中不偷看、不背表、不围观提示、不眯眼、不揉眼,检测者随时注意监督。若受检者一时觉得视力模糊,可允许休息片刻再查:远视力不良的学生需进一步检查近视力。
5评价用指标
视力不良率(%)=*100%
视力不良新发率(%)=
视力不良回复率(%)=*100%
6视力不良的预防与控制
近视眼是多基因传染病,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因此,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应采取综合措施。
1、营造良好的防控近视,保护视力的视觉环境。( 1)在学校中营造符合视觉光学要求的读书写字的环境,是防控近视的重要环节。
( 2)与卫生部门配合定期检测教室的采光、照明及墙壁、黑板的反射系数,如发现不符合国家标准,要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 3)课桌椅高低要与学生身高相匹配。学生课桌椅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课桌过高或过低,都会强迫学生的两眼靠近桌面上的书本,以增加眼的调节和集合,否则无法看清书本上的字。因此,每学期应按学生的身高调整一次课桌椅。
( 4 )儿童少年的读物字体大小应符合儿童少年年龄特点。即年龄越小,字体应越大,文字与纸张背景的亮度对比应大些。尽量使用色深质软的铅笔。字体不应过小,以减轻眼的负担。
2、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制度,缩短近距离的视物学习时间。
( 1)连续阅读、书写不要超过一小时。
( 2)应充分利用课间10分钟的休息,采用活动性休息方式。
( 3)每日可有3一4次向十米以外的远处眺望。
( 4)每天保证有一小时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不要任意占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 5)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 6)家长应保障学生每天有8一9小时的睡眠。
3、合理营养,防止偏食。
( l)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
( 2)保证各种营养素平衡摄入,尤其应注意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锌、铬等微量元素。精制糖摄取应有一定的限制。有研究发现,儿童过量吃甜食可降低巩膜弹性,导致眼轴伸长。
4、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用眼卫生的健康教育。
( l)提高广大师生、家长和全社会对保护视力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良好读写习惯,做到“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书距离保持33cm左右”、“连续阅读、书写一小时要进行适当休息”。“乘车、走路、躺卧不看书”;“不要在光线太弱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三个一”,即“眼书距离一尺,胸桌距离一拳,手指距笔尖一寸”
( 2)看电视的卫生要求是:每看半到一小时应休息5一10分钟;眼与电视屏幕面的距离应为电视屏面对角线长度的5一7倍;屏面高度应略低于眼睛,画面有良好的对比度,亮度适中,室内保持一定照度;看完电视后做一些轻松的全身活动或做眼保健操以缓解眼的紧张。
5、定期检查视力。
( l)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危人群,消除眼调节紧张,控制近视的发生。
高危人群包括:① 有家族遗传史者;② 视力虽在正常范围内,但视力有下降者,如5 . 3降为5 . 1;③ 边缘视力(5 . 0 );④ 有不良用眼习惯者。
( 2)对高危人群要严格管理,增加视力检查次数,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视力检查后,要进行分档管理,除高危人群外,还有那些刚刚发生轻度视力不良者,应给于进一步诊断。若是假性近视给予矫治措施及其他综合性管理,以防发展为真性近视。
6、开展屈光检查。
屈光检查(散瞳检查),是眼屈光诊断的依据,不但可以确定近视和假性近视,还可以进一步判断调节紧张的程度,减少近视防治工作的盲目性。
7、矫治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定义: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轴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较强,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矫治方法有散瞳法和云雾法:可降低屈光度,缓解消除调节性紧张。
散瞳法:使用1%阿托品溶液点眼,单眼或双眼交替使用,以避免给儿童少年的学习带来困难。用药期间需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如有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阿托品溶液有一定副作用,严禁在青光眼或眼压高的学生中使用。1%阿托品溶液点眼,剂量低,可有效避免副作用,但长期疗效尚不肯定。
云雾法(雾视法):使用凸透镜,学生带上凸透镜片后,观看物体时视力模糊,如处在云雾中,对缓解眼睫状肌的调节紧张有一定效果。做法是:课外活动时将视力不良学生组织起来,戴+2 . 0~~~+3 . OD镜片进行远眺或户外活动。选择镜片以能识别视力表4刀行视标为准;每次戴镜持续时间为半至一小时,6天一疗程,持续2一3周。
8、配戴眼镜。
眼轴变长的真性近视,使用调节剂的方法是无效的,需经眼科医生验光后配戴眼镜。配镜原则是不充分矫正,以佩戴后能获得较好视力的低度凹透镜为宜。
9、每日做眼保健操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必须督导学生每日做眼保健操,学生不在校期间,家长应督促学生每日做眼保健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