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Unit7 There is a TV in the classroom.教学设计

(2015-06-26 22:02:24)
标签:

教育

课题研究

Unit7 There is a TV in the classroom.教学设计 

宝塔区第一中学课题组 李春玲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陕旅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涉及Let’s learnLet’s talk两个环节。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在掌握本单元单词基础上能够会说会用There be 句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内容以三年级的学生为教学对象。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英语的学习充满好奇,愿意积极主动的加入到课堂中,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好动,活波,注意力不集中,在授课中得随时注意学生的状态。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听懂老师的课堂语言,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能用简单的英语进行对话。

三、教学目标

I. Knowledge objectives (知识目标)

1. Master the words: TV, blackboard, fan, light, teacher

   2. Ss can use the sentences: What’s in your…?  There is/are….

Ⅱ. Ability objectives(能力目标)

   1. Ss are able to describe the classroom with the new    2. Ss be able to use the sentences to talk about the things.

III. Emotional objectives(情感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熟练应运本课所学语言进行日常交际,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Key points(教学重点)

   1. 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所学单词。

2.学生能在情境中理解主要句型What’s in your …? 的含义,并用There is/are…作出回答。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1. 以问题引领的方式,是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对话内容,作出相应回答。

  2.There be句型的正确使用。

  3.引导帮助学生在恰当的语境下,灵活运用本课重点句型进行自主对话,交流。

五、说教法和学法

首先以旧带新呈现新知,破重难点的关键在于创设情景,依据以上教学目标和现代教学理论以及本课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未知到已知,循序渐进,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学法指导方面,我重视多元智能教学理论,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合作探究法、任务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迁移法、主体参与法(通过大量的二人、四人小组操练,给学生更多的动脑动口的机会)结合运用。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课前热身——呈现新知——趣味操练——呈现新知——综合练习。

六、教学过程

Step1 课前热身Warming up

1. Greetings with the students

2. Sing an English song.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师生互动打招呼,学生可以轻松自然地和教师进行交流,同时自然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情境中来;让学生边做动作在,边歌唱,感受歌谣的节奏与韵律,为新词教学做好铺垫。)

Step2.Leading-in

   根据歌谣中出现的数字,使学生很好的进行复习,这一环节不仅有效巩固旧知,为学习新内容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且为学生的课堂交流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极大的丰富了英语课堂的内涵,同时也使课堂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开始,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Step3. 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对话式的课堂氛围,将新内容的出现由谈话的形式引出。首先复习数字和单复数,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单复数的区别。然后把书放入我自己的包,并提问What’s in my bag?直观演示I have a book . 引入There is a book in my bag.连续提问What’s in your bag? 学生回答新句型There is/are…带生理解后展开小组竞赛活动。

  A)用教室里的事物直观引出新单词:lights, fans.

  B)通过介绍I am your new teacher. You are students.引出新单词teacher , student.

  C)通过画简笔画的方式出示TV,从而导出今天的题目There is a TV in the classroom.

  教师教授新句型及单词。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知识内容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今天的新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呈现句子及单词,实现了在句子中教授单词。)

Step4. Consolidation (巩固练习)

1. Practice in two.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What’s in the classroom?? 及回答 There is/are...学生理解句子后展开人小组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互相帮助人的好习惯,在两人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 New friend用手偶的方式介绍Toby的教室有什么,然后让学生理解What’s in Toby’s classroom? 让学生回答There is a TV and two fans.这是本课的一个提升,让学生明白不止可以问你的教室,还可以问他的教室有什么。回答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把很多的东西放在一块。这部分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自愿加入进课堂。

Questions: Q1: Who is he?

           Q2: What’s in Toby’s classroom?

(设计意图:运用生动活波的手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 Let's sing.自编歌曲演唱来巩固所学。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好奇,爱玩的心理特征,加入说唱环节,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为下一总结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Step5.Summary (小结)

T: Hello, boys and girls. Today we have learned: TV, blackboard, fan, light, teacher

What’s in your…?  There is/are….

Step6. Homework (作业)

1.   口语作业:用所学英语介绍教室里面有什么或你的周围有什么。

2.   书面作业:写一篇小作文My classroom

(设计意图:家庭作业是学校向校外的一个延伸,也体现了语言教学原则学中用、用中学, 好的板书始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给学生的书写起示范作用。板书即浓缩了重要句式What’s in your…?  There is/are...也出示了重点单词TV, blackboard, fan, light, teacher讲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最终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There is a TV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s        students

blackboards      lights

fans

What’s in the classroom?

There is/are...

 

 

教学反思

有感于 Unit7 There is a TV in the classroom.

教学

英语已成为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因此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就布置了大量的作业。但是完成情况却不是很乐观的。其主要原因有:1、单调,枯燥。不是机械抄写词句,就是死记硬背课本。2、空洞乏味。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形式的多变性。

英语已成为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因此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就布置了大量的作业。但是完成情况却不是很乐观的。其主要原因有:1、单调,枯燥。不是机械抄写词句,就是死记硬背课本。2、空洞乏味。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形式的多变性、训练的趣味性。3、量多质滥。布置作业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没有针对性,搞疲劳战,劳而无功。试想,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何而来呢?

一、讲究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作业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布置口头作业前,我总要想想今天学了什么内容,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就布置与之相应的口头作业。

1、听录音,模仿其语音,语调,快速朗读对话。

2、三人小组交换角色,表演对话并录音。

3、按实际姓名情况,仿照对话想想家里来了客人,如何用日常用语进行交际

这样,一方面抓住了本课重点,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另一方面起到了趁热打铁的作用,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印象深刻,难以抹灭。

二、力求趣味性、合作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要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满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兴趣,产生内在动力,使他们觉得完成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口头作业的内容不仅应有必要的朗读和背诵,还应当有一些活用性的练习,如情境对话、“信息沟”活动等。口头作业的方式可以是个人练习,也可是双人或小组活动

1、说一说: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说说当时、当地,本人、本班的真实情况。我总要想想今天学了什么内容,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就布置与之相应的口头作业。作业形式也可以多样,如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对话同桌间相互表演。这样既可以让好学生及时复习地复习所学知识,也可以让他们帮助后进生掌握所学知识。

2、演一演。要求学生把人头像画上并表演其表情。如学了几个字母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口头作业:看看所给大小写字母是否一致,一致的画,不一致的画,并由学生当场表演。这样练习并不难,学生容易表演, 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3、猜一猜。如我要让学生默写水果,学习用品和颜色之类的词和背诵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 colour is it?等句型时,布置学生回去在这些物品上贴上标签:用英语标明物体名称和颜色,然后三人一组(自找对象)做猜谜游戏,内容是:

A:Hi, B. What's this in English?Guess.(B的眼睛蒙上)

 

B:Is it an apple/ orange/egg

 

A:No./Yes. Can you spell it?

 

B:Yes, APPLEapple.

 

A:What colour is it?

 

B:Red./Green./.

 

A:Yes. Spell it, please.

 

B:REDred.

并告诉学生下节课上要做这样的游戏,不过每组人员由老师临时决定,谁将物品猜中了,单词拼准了,东西就归谁。因此,孩子们就相互合作,彼此尽心尽力帮助对方记忆单词,学说句子,自然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具有可操作性。 

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教师要认识到检查学生的口头作业也是批改作业的一种形式,能督促学生的听说训练有效进行。

①课内抽查。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对检查口头作业作出安排,一般应与复习步骤相结合,要精心设计问题,还要确定抽查的学生名单,有的放矢,避免提问的随意性和无计划性,在新知识教授之前,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学生的口头练习进行抽查,抽查的学生应经常轮换,做到大致均衡。抽查后要及时记载成绩,并鼓励做得好的同学,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口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②审听磁带。

有些模仿朗读的口头作业,可由学生回家听录音后自己录制,把磁带交给老师听,教师一般审听部分或个别学生的磁带并记载成绩,并将成绩计入期末成

③轮流互查。

由班级的小组与小组、或同桌的个人与个人交替检查口头作业,教师每隔一阶段进行普查或抽查口头作业情况。

四、体现层次性。

即兴作业和灵活的作业是少数差生最头疼的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就要注意使之具有层次性:约三分之二的练习较容易,大部分学生会做;三分之一左右的练习难度较大,允许有些学生不做。如对话式课文,可要求好一点的学生想象相似情景和角色表演,中等水平的学生作换词对话表演,差一点学生可看书表演情景。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大都能有质量地完成练习作业,尝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好好学习的愿望。”

 

总而言之,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在布置口头作业时,要三思而行,不要随随便便,要量学生的能力而行,精心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有吸引力的作业,使我们的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