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端午节粽子全国各地粽子特色口味不同形状各异粽子与屈原嘉兴粽子博物馆 |
分类: 中国美食 |


端午各地粽子美艳登场 你吃过几种
端午节前夕,全国各地粽子纷纷亮相,应接不暇的品种和口味,竟然不知所措?
想来想去,还是怀念母亲制作的四角粽,一口气可以吃掉好几个。
除此之外,各地粽子也吃过一些。比如海南的煎堆(海南话,音译)、肇庆的裹蒸棕、广州的荷叶粽、中
山的小角粽、东莞道滘裹蒸棕、嘉兴的肉粽、河南的红枣粽、云南的竹筒粽、福建的烧肉粽,等等。
相比之下,东莞道滘裹蒸棕,是我吃过较为美味的仅次于母亲包制的粽子。
小小粽子里,藏有大乾坤。
据悉,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经济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粽子,又名角黍。粽子的
起源,倒是与江南的稻作生产有很大关系。粽子,很可能是古代饮食习俗的一种遗存。
纵观全国各地粽子,形状上和口感上,虽然大有不同,但每种粽子,恰恰都代表了各地独有的文化和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蒿、戴无色丝线、饮雄黄酒、划龙舟等,以达到辟邪、去瘟、保健的目的。后来,又
成为纪念爱国者屈原的一项民间活动,至今,已经深入民心。
东莞粽子,它的特别,它的特色,它的美味,如果你有机会吃到,那一定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舌尖上的享受。
打开东莞粽叶,粽子最外面一层是雪白色的糯米,紧贴着糯米的是淡黄色的去了皮的绿豆,再往里,也就
是粽子的中心地带,则是腌制好的瘦猪肉,有的略带一点儿肥肉。咬一口,天啊,好吃的那一刻,似乎自
己已经成了神仙一样飘飘欲仙了。
这种粽子香得适中、绵软得有恰到好处,细细品,既有肉的鲜香,又有绿豆与糯米柔和在一起的鲜美,吃
到嘴里,所有的成份组合成了舌尖上最具快感的食物,美到了骨子里,舒服到心坎里,直到撑得不行了才
住口。
而嘉兴粽子,闻名遐迩,并且成功成为了中国非遗项目,当然,东莞道滘粽子也是非遗项目进行了保护。
嘉兴的粽子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粽子博物馆,里面独有的特色介绍,让人对粽子文化的发展,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