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摄影游记丽江四方街千百年赶集的地方石板路木板房泉水洗街民俗 |
分类: 古村古镇 |
世界上唯一用雪山泉水洗街的古城
图/文
习惯了脚步的匆忙,习惯了动力加速度,习惯了上下班两头不见太阳的生活,一旦走进丽江,一旦走进丽江的
四方街,一下子,令思绪飞扬,令时间凝固,令脚步放慢,令心中宁静。
四方街的形成与发展,曾经是茶马古道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和中转站,可以说,没有四方街,就没有今天的丽
江古城。
这是一个冬日午后的时光,斜阳懒洋洋的照在古色古香的纳西族建筑上,从一米多宽的酒吧一条街走过来,铺
着青石板、五花石的街道,豁然开朗,一大片的场地,足有两个篮球场大,一群衣着纳西族服装的老太太,悠闲
的坐在台阶上晒太阳,高原红的脸上像是擦上了胭脂,健康美丽。
情不自禁想亲近纳西族老人家,像是想亲近母亲的感觉,轻轻上前,相拥问好,老人家见我上前,马上笑容可
掬伸出双手,像是迎接自己的女儿一样亲切自然,那一刻,心中满是温暖,就如同丽江温暖的斜阳。还没有来得
及征求可否合影的意思,老人家点头示意的笑容已经表白,快照吧!由于语言不通,没法交流,只能简单问候。
待我离开后,一个外国的小伙子也如同一辙,坐到了老人家身旁,看着喜笑颜开不同肤色的面容,心里的喜悦
也随之荡漾。
此时音乐响起,纳西族老太太全部开始翩翩起舞,随着手舞足蹈,一幅纳西族风情的动感画面,在四方街演
绎。原来,每到下午,她们都会在这里跳民族舞,到了夜晚,特别是节日的夜晚,这里又成了各族儿女的歌坛舞
池,人们燃起篝火,在这里对山歌,跳起锅庄、阿丽哩、芦迪舞,通宵达旦。明代木公土司的诗句“一匝芦笙吹
未断,踏歌起舞月明中”,就是这种盛况的真实写照。
四方街是整个丽江古城的中心,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各路商客们聚首交易的地方。白天,四方街是丽江的货
物交易市场,人流如织;晚上,寂静的四方街被客栈红红的灯笼映衬着,光洁的青石板泛着柔和的微光,如梦如
幻。
丽江四方街自古称为“大研”。这里四周青山,坝内碧野,泉水萦回,形同碧玉大砚,所以以此命名。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
四方街纳西语称“芝滤古”(街市中心)。明代前由一片沼泽地整修为土坪场,明代随木代土司大兴城建变
为四通八达的中心街市,清代称其“府城市”,民国称其“人和街”。
四方街最初是“草皮街”式的露天集市广场,周围村寨的居民定期到此进行货物交换,渐渐在其四周出现商
业建筑,形成集市中心。
四方街还是藏区及丽江的马匹、毛皮、藏药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个贸易中心。古往今
来,白天,这里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并自然的归行划市连周围的几座桥都成了一些商品的专卖地,如科贡坊前
的这座桥叫“卖豌豆桥”,西南角的那座桥叫“卖鸭蛋桥”。
四方街模拟木府大印的形状而建,代表了权镇四方的含义。四方街名为“街”,其实是个四方形的小广场。这
个广场是整个古城道路的汇聚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四条街,分别是东大街、七一街、五一街
和新华街,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
在古城蜿蜒曲折的小街巷里穿行,迷路了也不用担心,无论怎样都可以到达四方街。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
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
世上绝无仅有的“雪山矿泉水”洗街民俗。
清代以来,四方街已成为一个“环节列肆,日中为市,名曰坐街,午聚夕散,无日不集,四方男幼偕来”的集市
中心。
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时任丽江知府的吴大勋告示集市商户筹资,将铺前街面铺成石板路,同时他和民众
一道想办法为街市解决了“晴天尘灰,雨天泥泞”的难题,即“于进水之口筑一小水闸,晨则下闸阻水,不得入
街,暮则启闸放水使净”。
四方街如纳西谚语所说,是个除了“鸡辔头外、什么都有卖”的热闹集市。正因为繁华,没几天就会有许多垃
圾,古代没有固定的清洁工,古城人就根据地势,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流冲洗广场。
具体做法是,每天下午集市散了,人们就用三块铺板在卖豌豆桥下(现改为卖鸭蛋桥下)一闸,西河水就漫上河
岸流向广场,四周店铺的主人则用棍乘水势挑拨,污水流入东河,去灌溉千顷农田。
利用西河水冲洗街道,污水流入中河去灌溉千顷农田。既洁净了街面,又免去了扫除之劳,这在我国城市中是
绝无仅有的。加之丽江古城内的水,来自玉龙雪山,洁净无比,这也许是世界上仅有的用雪山洗街的地方,就连
音乐民族学家宣科先生也感叹到:“丽江很有可能就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用‘矿泉水’洗街的城市”。
茶饼
科贡坊:丽江科贡坊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为杨家的“一门三举”而建。
丽江曾在180年间,先后出了60多位举人和7位进士。清嘉庆年间,家住科贡坊的杨兆兰、杨兆荣两兄弟双双中
举,接着道光年间,杨兆荣的儿子杨硕臣又中了举人,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四方街巷口建了楼高二层的科贡
坊。1994年毁于火灾,三年后,科贡巷里的丽江最后一位进士和庚吉中进士六十大庆时,乡民们在被烧后的原址
上重建科贡坊,并升为三层。
科贡坊流传至今,成为了纳西族崇尚文化、善于学习的见证。
四方街广场
每到下午及夜晚,纳西族人就会在四方街翩翩起舞。
四方街东南侧街口,有一条通往民宅的小胡同,长约10余米,纳西语称“土地过”(意为土地巷)。这个胡同
被称为“土地过”,还有一段由来。
自四方街成为集市以来,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生意场景已呈常态化。当时四周厕所甚少,南来北往的人们难耐
水火无情之内急,于是这里便成为随地大小便之处。
时间长了,巷内人等臭气难熬。民国中期,巷人在拐弯处供奉了一尊土地神,所有人素来对土地神尊礼有加,因
此不用“行人不得在此大小便,违者罚款X元”的警示,便极大地威慑并阻止了随地大小便的行为。久而久之,
感谢新浪编辑将本博选用至新浪首页!
感谢草根名博编辑推荐博客首页!感谢【开心论坛】任我行博友推荐博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