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摄影游记10多亿年形成奇观蘑菇石万卷书旅游 |
分类: 中国行摄 |
10多亿年形成的世界奇观梵净山蘑菇石
图/文
去梵净山,从进入大门开始,又是坐巴士,又是坐缆车,又是徒步登山,总共近万级台阶,费了千辛万苦登到
山顶,最精华地段,人气最集中地段,当属梵净山的蘑菇石奇石大观园区域。这个区域不仅有蘑菇石,还有翻天
印、万卷书、老鹰石、九皇洞等等。
蘑菇石吸引人的地方,是因为它的成因太久远,远到单位论亿计算,已经在风霜雨雪中飘摇10亿年以上,还因
为它奇特的外貌,而且当你走近时,更加感觉到它的神奇,它身上散发出的古老气息,一片一片堆积的石片,像
是一座魔幻现实主义经典的完美雕塑。还有这个区域的种种传奇,都会让你的疲劳瞬间一扫而空,让你的兴奋点
异常高涨,尽管雨水不停的滴答。
现如今,梵净山已经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还走进了富丽堂皇的人民大会堂,走进了平常百姓的视野。
蘑菇石片区位于梵净山老金顶。
很多人可能有些迷茫,一会儿这个金顶,一会儿那个金顶,到底梵净山有几个金顶呢?
事实上梵净山现在有3个金顶,即凤凰山金顶、老金顶、新金顶。
凤凰山金顶最高,海拔2572米,因道路久废,森林茂密,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一般游客禁止前往。
老金顶次之,海拔2493米,许多奇石都聚集在这一带,也就是有蘑菇石的地方。
新金顶海拔2336米,虽然排行第三,但是由于是孤峰兀立,直指苍穹,峰顶还有两间佛殿存在,人们登梵净山
往往以登上新金顶为荣誉、为自豪,所以一般人称呼的梵净山金顶,实际上就是新金顶。
梵净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为止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即核心区、科学实验区、旅游区。
核心区保存大片的原始森林和珍惜动物,实行封闭管理。科学实验区就在核心区的边缘。
旅游区就是游人可以到达的区域,游人可以坐缆车,也可以直接登山。登山到达的山顶,就是今天要去的地方,
蘑菇石奇石片区。
梵净山蘑菇石,主要由砂质板岩和石英砂岩构成。它高约10米,上大下小,很像高高耸起的大蘑菇,特别是它
在10几亿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站在悬崖边上,傲然屹立,见证着梵净山发展的辉煌与变迁。现在蘑菇石已经成
为铜仁景点的标志,是梵净山的“山徽”和“名片”,吸引众多的摄影家、画家,将它动人身姿纳入镜头,融入
笔端。
梵净山翻天印,位于蘑菇石对面。这处山崖的顶端平铺着一面石台,一块巨石恰如一方巨印倒置于平台之上,
人称“翻天印”。自古便有仕途求官之人为祈如愿,在此叩拜。
梵净山万卷书,梵净山顶由无数的页岩堆积而成,像一堆堆的书籍,满山放置。有的凌乱堆放、有的整座山
崖、有的整齐码放、有的正开卷待读。古人有诗称赞“遍地纵遭秦火劫、名山还有未烧书”。
万卷书的传说。传说是唐僧西天取经回来,路过梵净山,云雾缭绕,白龙马蹄碰金顶,经书散落,梵净山本是
佛教圣地,唐僧认定是佛法显灵,既然这样,那经书就留下吧。
梵净山老鹰石,在蘑菇石群的靠北面,一只神态逼真的老鹰,炯炯有神的守护在万卷书旁,是梵净山经书的守
护神。
梵净山九皇洞,翻天印下面有一道石墙围住的地方,叫“九皇洞”,前后垒石为墙,上面盖石板为瓦,中间供
奉着九皇娘神像。这个地方原先有房子,后来毁于战乱。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神宗皇帝的第九个妃子看破红尘,来到梵净山修行,人称九皇娘娘,这里就是九皇娘娘最后
修行肉身成圣的地方。九皇妃走时留在宫中的小太子来找他母亲,在山下形成了“太子石”。
在九皇洞右侧上方平台,有两个天然形成的圆坑,有水的叫“金盆”,无水的叫“玉炉”,九皇洞四周是万卷
经书。九皇娘每天修炼的时候,就在金盆洗手、玉炉焚香,勤读经书,最后而得道飞升。
在山路边的一侧,有一块《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该碑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是当时奉神宗皇帝
(朱翊钧)圣旨而建。碑文共1394字,由当时朝廷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序文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古迹名胜、历
史传说、佛事兴衰等,做了绘声绘色的描绘,说梵净山是“剑气横天,仙梯接斗”、“层峦耸翠”、“飞彩流
丹”的胜地,是“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生之草”的“极乐天宫”。
爱情的誓言仿佛定格在了万丈深渊的边缘,愿像梵净山一样久远。
蘑菇石,已经傲立在悬崖峭壁十几亿年。
万卷书
老鹰石
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生长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花,在雨中,在绿色的植物中,增添几分耀眼的生动气息。
九皇洞
这一对老人家已经75岁了,坚持登山2000多级台阶,而且兴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