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心理调整可能是病人能否治愈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2025-08-23 19:47:34)
标签:
癌症健康结肠癌365情感 |
这几天看到好几个视频平台介绍肿瘤科医生黄丹丹去世,蛮可惜的,只有35岁,真的上有老、下有小,非常值得同情!
说到这个案例,我就很想和大家聊聊癌症病人的心理调整,某种程度上说,癌症病人心理调整真的很重要!甚至是性命交关(上海话),心理调整的好,可能很多治疗选择就会理智,选择可能相对就正确、合适,更符合自己的病情。心理调整不好,很多不该选择的治疗(过度、不妥、错误的治疗)就选择了,需要拒绝的治疗也接受了,最后治疗一团糟,可能生存下去的机会就错过了,最后只能奔向死亡!
癌症病人心理调整不但会影响到病人的治疗选择,而且心理活动对身体的自我调整(包括机体的免疫力等)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虽然直接量化指标目前研究有限,但大家(医生、病人及家属)都能观察到。心理状态稳定的病人往往治疗反应较理想,且对各种治疗的顺应性也比较高。反之心理状态不太稳定的病人则治疗效果会打折扣,对各种治疗的顺应性也会大大降低。
当一个人被确诊癌症时,会有各种心理活动,从这位年轻医生患癌离世聊起,我想今天先从医生这个群体患癌谈起。经常有人问我的一个问题:你们当医生的患癌是否都能够理智的对待?这个答案基本是否定的。我先举几个例子:郑州一个三甲医院肛肠科一个四十几岁的副主任医师明确诊断结肠癌,进行一系列治疗,二个多月就离世了。上海一个三甲医院肛肠科48岁的主任医师结肠癌肝转移治疗一年余离逝。上海一个五十余岁的大专家(学科全国副主委,上海市主委),因胃癌8月余就离逝了。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为什么很多医生患癌后治疗效果都不理想?我感觉有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实际都和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调整末做好有关。
当一个医生被确诊患癌时,潜意识均会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会患癌,这不公平!我为病人贡献了那么多精力,癌症不应该找我啊!同时会有一个心理暗示:癌症是无法治愈的(这是医学院教育所灌输的)。另外晚期癌症病人临死前的惨状也会不断浮现(当医生都会接触很多这样的病人),这样的悲惨结局会不断暗示患癌医生的意识。我自己明确诊断结肠癌时这一类潜意识也有,我也和一些患癌的医生闲聊,他们也承认会有这些潜意识。这些潜意识让患癌的医生们,往往更恐惧患癌,心理上更接受患癌后,死亡是无法避免的。这样的心理状态往往会让患癌的医生们更恐惧死亡,虽然这些病人往往会大声的说,我不怕死,但他们时刻提及死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非常恐惧死亡。而且他们潜意识中对自己判了死刑,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放弃了对生的追求。由于这样的心理状态,他们会变的浮躁、不理智,往往会选择过度治疗,把自己快速推向死亡。前面所说的几个三甲医院大专家按他们病情来说,如果选择合适、个性化治疗,不说能临床治愈,最起码他们绝对不会如此快的死亡。甚至再说的极端一点,他们明确诊断后,什么治疗都不做,好好休息,补充足够营养,可能他们的生存时间都会明显延长。
医生们患癌后,由于太了解癌症各种症状,加上心理状态不稳定,身体稍有一些不适,往往会快速的联想,把一些轻微症状无限放大,造成进一步的过度检查、治疗,最后把自己快速的推向死亡。
前面分析了医生患癌后由于潜意识中的一些心理暗示,导致他们心理调整往往会偏离正常思维,进而选择过度检查、治疗,造成病情迅速进展.恶化、甚至快速死亡。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包括这个黄丹丹医生,她除了化疗、靶向治疗,还进行了骨髓移植、Car-T等治疗,反正现有的最新各种治疗她都进行了,但结果还是痛苦的离逝了!(从各种报道中,大家可以看到她的惨状。很多人说这个人病人多么、多么坚强,这种说法真的很残酷,这是痛苦!不能忍受的痛苦!生不如死的痛苦!)。作为肿瘤专科医生,她如果能够理智一点,让自己心理尽可能调整的好一点,真正正确面对患癌(白血病)这一客观事实,然后选择相对准确、合适、个性化治疗,我相信她还是有机会摆脱病魔控制,让自己获得生存!但心态调整不到位,什么治疗都尝试(当医生有这样的方便,但可能也害了自己),最后可能就陷入了过度、不妥,甚至错误的治疗,把命也送掉了。
由于医生们很专业,对癌症各种治疗、愈后有太多了解,有好处,但也有明显能弊端:心理调整很容易进入误区,最后很容易导致过度检查、治疗,让病情进入快速发展、恶化,最严重则是把命送掉。
今天先聊一下医生患癌后心理活动及对他们预后的影响,过几天再和大家分享我接触过的上万例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他们大致可分成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病人心理活动有不同特点,这些特点对治疗也有不一样的帮助或消极影响。总之癌症病人的心理活动对他们的预后确实有很大影响,作为病人及家属一定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