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医学研究有所进步,但人类对自身内部代谢了解有限
(2025-05-29 12:12:45)
标签:
365癌症健康结肠癌情感 |
最近大学同学群都在议论一个同学去世的消息,我这个同学就是上海瑞金医院陆树良教授(有很多新闻报道)。
我这个同学虽然和我是一届的(我们都是1983年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的),但他是儿科系的(我是医疗系的),所以大学时我们并不认识。工作以后由于一些业务上的联系,我们相识,并联系较多。这次他去世作为同学、老朋友,还是比较难受的,但有很多病,病情进展目前医学还是束手无策的。老同学一路走好!
说到这个老同学,导致他死亡的真实原因就是糖尿病引起的肾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理论上来讲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发病过程、细节现在已经了解的很清楚了,治疗手段也是比较成熟、有效。最好的治疗方案当然是肾移植,现在通过肾移植存活二、三十年的病人已有不少。但由于肾源、配型等问题,能成功进行肾移植的病人还是比较少的。但另外一种治疗手段:血液透析也是比较有效的。尿毒症病人通过血透存活几年、十几年的病人也很多。我这个老同学是一个外科权威专家,而且本身也是上海瑞金医院的主任,瑞金医院无论是内分泌科(治疗糖尿病)、还是肾内科,都是中国顶尖的科室(我大学老师许曼音教授是内分科的老主任,因为她担任过将近二十期全国内分泌主任进修班,因此全国各省的内分泌科主委都是她的徒子徒孙。另一个老师董德长教授则是肾内科老主任,他曾担任过二届中华医学会肾内科分会的全国主委)。在这样的医疗条件下,我这个老同学明确诊断尿毒症,血透几年就去世,真的让人唏嘘不已!
分享这个案例,我其实想表达一个意思:近些年医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医学基础研究也有许多新的发现。在这些基础之上,各种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结果是很多疾病还是无法治愈,每年还是有那么多病人因为各种疾病导致死亡。这一客观事实说明,我们很多新的发现、研究都是有缺陷的,不完全是正确的(如果完全正确,这些病人就不会死亡),甚至有些还是错误的。针对这样的客观事实,病人及家属一定要学会辩别那些治疗对自己或亲人是有价值,那些治疗可能会有问题的。这是我们病人及家属在寻医问药过程中一定要了解的。
我这么说,很多人会说:我们没有医学肯景,也没有医学方面的人脉,无法了解、辩别患病后如何正确的寻医问药。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推荐大家几个方法:
1,大家还是要想办法结交一些医生朋友,平时可咨询保健、养生之类问题,患病时就会有一个可信任的专业顾问。
2,现在网络上可咨询的医生很多,不一定要找太出名的医生,一般较资深的主治医生,专业咨询都能做的很好。
3,也可多跑几家医院,和不同的医生面对面的交流、咨询。
4,就医、治疗过程如发现情况越来越糟糕,要及时调整就医环境(换医院、医生等)。
总的一句话,不要太迷信某个医生,要明白一点:医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并没有百分之百正确的治疗方案。
希望我的思考能给大家在患病需就医时有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