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各种治疗“指南”非常重要!
(2024-12-30 22:34:24)
标签:
癌症健康结肠癌365 |
上次我讲了最近有一个年轻医生反复和大家强调各种治疗“指南”之重要性,我的感受是:强调各种治疗“指南”特别是癌症治疗“指南”有一定道理,但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就拿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结直肠癌来说,我们绝大部分现已离逝的结直肠癌病人(我接触过的这样病人已有6~7千例)都是按照所谓“指南”进行标准治疗,但他们并没有获救。这客观事实说明现有结直肠癌治疗“指南”是有问题的,一刀切的治疗方式可能救了一部分病人,但也伤害了很多病人。因此大家一定要慎重的看待现有“指南”。
2,每个癌症病人包括结直肠癌病人都是不一样的。当医生机械的按照“指南”去治疗病人,往往就会出现治疗不到位或过度的问题。这样做的后果就会错过很多治疗良机、或造成病人过度医疗带来的严重伤害。所以不能机械的套用所谓的治疗“指南”,而应该寻找对每个病人合适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由很多研究机构做过一些研究,研究各种治疗“指南”制订的影响因素。其中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各种治疗“指南”,特别是癌症治疗“指南”,药厂的影响因素占到60~70%。药厂会选择如何影响“指南”的制订,有些话我们就不往下探究了。
对这个年轻医生的观点,我也有几个看法。
1,因为是年轻医生,他的临床经验相对有限,你让他有什么样的独立、创新思考,有点为难他了。他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指南”走,而且他由于有一些不合规矩(医学界内潜规则)的想法、言论,现在也没人聘他当医生,也是蛮遗憾的。
2,这个年轻医生由于个人的境遇,思维有点偏激,他又没有太多的临床成功实践,这时候也只能拼命强调“指南”,实际上各种“指南”网上都有,现在年轻人,难怕没有一点医学肯景的人,都非常容易找到。但我们大多数病人及家属(特别是晚期癌症病人及家属),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救治自己或亲人合适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很多时候这样的治疗方案一定要突破“指南”,因为客观事实证明这样的病人按照“指南”来进行治疗,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
几年前和某个医学专业全国主委(这个领域的全国权威)聊起“指南”的价值,她说了很有道理的话:曹老师(我比她年资高,医学界非常看重资历,她叫我老师也没错),有能力的医生是撰写“指南”,这样的医生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指南”根据临床实践,需要不断修订,而大部分医生只能遵循“指南”。你的个人实践(我的癌症治疗后半段)证明你有资格撰写“指南”。
说到医疗各种疾病的治疗“指南”,我又想到我刚开始当医生的一些经验。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想不开、想自杀的人,往往会购买“敌敌畏”,这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杀虫剂(可能现在市场已经没有销售)。这些服用“敌敌畏”自杀的病人送到医院抢救,其中会用到“阿托品”这个药物。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描写:每人每天用到5mg就是最大剂量。而我们医院急诊几个上级医生要求碰到这种病人,除了洗胃及其他药物使用之用,阿托品要大剂量的使用,首剂就可10mg静脉推注,然后视情况5分钟后就可重复使用,然后反复使用,这个剂量有点吓人。我那时候也和那个年轻医生一样有点书呆子气,我看了说明书,又看了几本药理书,就提出质疑:你们这样做是违反规定的?几个老医生笑着告诉我:如果按照药理书规定,这样病人是无法抢救过来的。活下去要紧?还是遵循规定要紧?后续我也学着他们的做法,救活了很多病人。
在急诊室天天会和救护车人员打交道(那时候救护车还没有配备随车医生),和这些人闲聊时,他们和我说:服“敌敌畏”自杀的人,我们一般首选你们医院(我们这一块地区有4家综合性医院),因为送到你们医院大多数病人都能救过来,而送到其他几家医院,这样的病人基本都是死亡。后来和其他年长医生交流时,说到这个消息,他们说:其他医院是不会这样用阿托品的,因此病人大概率是无法获救。他们的经验也是向农村医生(赤脚医生)学来的,因为当年农村大规模使用“敌敌畏”杀虫,防护措施不到位,很容易中毒,抢救这样病人很多,慢慢的他们就有了丰富经验。
实际上临床类似的情况很多,例如感染,有时候超剂量的使用抗生素会获得奇效。糖尿病人在使用一些降糖药,由于剂量限制,效果不明显,但这个降糖药对病人一些功能,如肾功能等影响较小,服用明显有好处,则可以开始时候超剂量使用,让血糖较迅速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区间,以利病人长期服用。类似的情况还可以说很多。一个好的、有责任心、有良心的医生,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多变通的可能。但有点遗憾的是,现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绝大部分医生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探索精神也完全被消灭了。绝大部分病人也只能被各种“指南”紧紧套住,最后的结果真的不太理想。
前一篇:生命逝去,才知一切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