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疾病

标签:
胃及十二指肠上腹部急性阑尾炎女性下腹疼痛大肠 |
分类: 医学基础 |
胃肠蠕动的原理:食物进入胃后从贲门到胃体松弛下来,接着胃开始蠕动,食物与胃液混合成为粥状被送到幽门处由幽门附近的胃角开始产生频繁,强烈的蠕动,胃液与食物更进一步被搅拌剁细进行消化,蠕动变得激烈,高于十二指肠的内压,幽门打开,粥状的食糜慢慢地被送到十二指肠。
在小肠中,收缩松弛的运动是纵向,横向反复进行,这一过程大约持续30分钟。这也是消化液与食物充分融合被消化吸收的过程。之后,小肠内的内容物因蠕动运动,以2CM/秒的速度被送至大肠。在大肠中,几乎不进行消化,主要是吸收水分排出大便。
http://s3/mw690/97f75f52tcd514e3a0882&690
上腹部的疼痛:
上腹部聚集着胃,十二指肠,胆囊,脾脏等易出现疼痛的脏器。在心口处集中感知疼痛的神经,所以在上腹部疼痛中多见心口痛。胃的异常也表现为疼痛。
肚脐周围的疼痛:大部分是由于肠道疾病而引起的。
左右侧腹的疼痛:不仅是大肠,小肠的疾病,尿路结石也有疼痛感。
下腹部的疼痛:大肠的疾病较多。特别是在右下腹部疼痛时急性阑尾炎的可能性大,尽早去医院。左下腹的疼痛大多都可判断为大肠的异常,下腹部中央的疼痛由大肠,小肠疾病而引发的。女性下腹疼痛也有消化器以外的疾病引志疼痛的可能。
全腹部疼痛的情况:全腹部剧烈疼痛时有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腹膜炎,肠系膜血栓,肠梗阻等急性病症的可能。以及比较轻的过敏性肠综合征的情况。另外,知道最初感到疼痛的部位在哪里后容易确定病因。
腹痛有两种:内脏痛和干体性痛,内脏痛是脏器的痉挛与炎症的刺激脏器的神经而引起的疼痛,为周期性发生的迟钝性疼痛。多在腹部的中央位置。内脏的疾病进一步发展,覆盖内脏全体的壁侧腹膜包着肠系膜的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疼痛叫做干体性痛,其特点是疼痛持续发生,疼痛部位不明显。比如急性阑尾炎的情况下,最初为内脏痛,然后是上腹部疼痛。但是炎症发展后变为干体性痛,右下腹部激烈疼痛。疼痛剧烈时在马上到医生处就诊。
疼痛的表现:胃及十二指肠等脏器疼痛有急性发作和慢性发作。
http://s11/mw690/97f75f52tcd516d76373a&690
疼痛在数分钟这内剧烈增强的代表性疾病有胆结石,急性胰腺炎,尿路结石等。从数小时开始在数日内疼痛逐渐加剧时怀疑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复杂性肠梗阻等。
持续的剧烈疼痛,间歇性疼痛减轻,睡眠与休息时不表现出疼痛点。
进食后疼痛是否增强也是重要的判断标准。空腹时上腹部疼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症状,胃炎和胃溃疡时,饭后不久疼痛居多。在服用的抗炎症药物与镇痛药物等造成的胃炎和胃溃疡有时也发生激烈的腹痛。
呕吐:因胃肠道疾病发生恶心和呕吐中最多的急性胃炎和肠炎。大多情况下,诱因是暴饮暴食,进食糜粒食物和有毒物,服用解热镇痛药物时也有可能发生。急性阑尾炎和胆囊炎,腹膜炎等发生恶心,呕吐,食道失迟缓症,幽门狭窄,肠梗阻等消化道通过障碍的也可见恶心,呕吐。
呕血:食道及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出血,呕吐物带有血时叫做呕血。必须尽早医治。胃十二指肠出血时,受胃酸的影响,血液变黑,食道静脉曲张破裂,马一魏二氏综合征呕的血为鲜血。服用解热镇痛等药剂而引起的急性胃炎中也有呕血的情况发生。
突然发生腹泻:由于着凉,暴饮暴食,冷牛奶等食物及药物不能充分吸收可发生急性腹泻。发生腹泻的原因被消除就不必有特别的担心。必须注意伴有发热的腹泻,这是由于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性肠炎所 致,这时会有血便。
长期持续腹泻:反复发作,持续2周以上的腹泻叫做慢性腹泻,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肠结核等,炎症性的肠道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热,腹痛,血便。过敏性肠综合征中也有慢性腹泻,其大多在饭后腹痛腹泻,排便后症状减轻。消道出血时排出黑便与鲜血混杂的大便,这时要尽早接受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