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话文本教学价值及策略

(2012-08-03 16:31: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星期五话题

                               童话文本教学价值及策略

2012629星期五上午,“小学语文教学杂志”QQ群的老师们,就“童话文本教学价值及策略”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现将讨论情况整理如下:

*儿童为什么一定要读童话?

人的成长离不开童话,就算是成年了,还是离不开童话,,更何况是儿童。让学生在童话中生活与成长,是教育的责任。写童话的人一般都是成年人,他们的写作也带有某些目的。像《皇帝的新装》,成年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说,这篇童话也是写给成年人读的。因此,我认为,童话教学除了普通的语文教学功能,如识字写字积累理解等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育人。至于策略,一般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当然有所侧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样也让学生尝试着写一写。像很多班主任,当班级中出现不良现象时,总是自己写一篇童话,在阅读中,孩子们自然就改掉了这样的毛病。

先说一个颇有意思的事情,我儿子现在初二了,可是他每天晚上仍然喜欢看着童话睡觉。我对他的这种行为有些担忧,便问他为什么喜欢看童话。他说看着童话睡觉,每天晚上就会做好梦。
    群友杂谈:保持童心,给予心灵安慰,谐调梦想和现实,处于梦想的王国,进入冥想的世界,通过童话了解生活,激发创造的潜能

童话中人性和物性的完美结合,使得自己的思考、想象、梦想投射到物上,儿童阅读着,自己小小的梦想在童话中得到了实现。

这就是童话对于学生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且把童话当童话,基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阅读童话。

童话是写给孩子们的,它用最简易的方法教给孩子们人间的基本准则,以及给孩子们传递这世界上美好的东西,让孩子们懂得温暖,爱,感恩。

童话是人性的本真体现。

童话的价值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和浪漫。童话不光是给孩子们的,交给孩子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更应该是给成人的。

正如梅子涵教授所说的文学和童话是让我们过上云的生活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很昂贵,要让昂贵的一生过得好一点
  
童话的价值还有让我们一个个平凡普通的日子染上一点亮色,就是多维护孩子们的生命的天真,让孩子们的童年再长一点,让他们的人生多些童话的色彩。大人亦如此!
*童话怎么教?

江苏庄永洲童话教学要凸显五组关键词。
第一组:童趣与激活
  
童话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童话故事富有童趣。现实生活的故事或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一下子变成了故事的内容,孩子们的那种兴奋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孩子们盲目地兴奋,而要引导他们在兴奋中学习语言的运用,感受故事的情感,增长语言的智慧。因此,童趣激活自然成为童话教学必须关注的一组关键词——童话教学必须关注文本自身的童趣性,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儿童学习童话的趣味性。
  
关注文本自身的童趣性。文本的童趣性往往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词语或句子体现出来。教师教学前必须对这些词语或句子有充分的认识,准确把握这些词语或句子的教学价值。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儿童学习的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儿童是否真正处于和文本主人公的对话之中,是否真正抓住关键的词句品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本主人公同欢乐,共悲戚。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语言激活,让儿童不断处于有收获的兴奋中。
第二组:朗读与表演
  童话的特点要求童话的教学必须让儿童和文本的主人公进行深入的对话,也只有让儿童在有效的对话中,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实现儿童智慧的成长。针对小学阶段儿童的身心特点,童话教学中把朗读表演作为关键词提出来意义很大。
  
朗读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关键词句的体会,再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必然促进儿童语言的感悟能力的提高。表演则是更高层次的活动,除了儿童动用语言的能力外,肢体语言等亦要参与,儿童通过把课文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也是对儿童综合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自由读、个别读等,让儿童在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感知文章整体,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三组:形象与感悟
  童话的基本思想是童话形象和童话故事情节表达出来的。童话形象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没有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有力地传达给读者。童话形象最为自由和广泛的,上自日月星辰,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木石,不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具体物质还是抽象概念,都可以通过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童话中。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故事,都塑造了思想积极向上,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抓住这些人物形象进行适度而细致的品味,对领悟故事内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童话教学中把形象感悟两个词语作为教学关注点尤为重要。例如:《小鹰学飞》(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这篇童话通过老鹰和小鹰的观察和对话,告诉儿童学无止境,必须虚心好学、不断进取、奋力攀登的道理。这个道理的呈现是通过对小鹰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实现的,品味感悟这个人物的形象自然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儿童认识小鹰三次说我会飞了的语言情境,感悟其中的感情变化,从而对小鹰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为丰满的认识.

第四组:思想与渗透
   童话往往通过宣扬真善美的思想,来熏陶和感染儿童,让儿童懂得做人的道理,明白人间是非,感受人间美好的感情。童话所宣扬的这些主题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重大。但是童话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和品德课的教育大为不同,童话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基于语文教学的,是一种渗透式的教育,是儿童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悟和情节的了解而获得的自然成果。童话的思想主题走进学生的心灵,一定是在语言文字的操练中获得的。因此,思想渗透这组关键词不能被忽视,要求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必须做好教学的,思想的深浅度和教学方法的适切度。例如:《蒲公英》(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这篇童话,通过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告诫儿童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思想怎么传递给儿童呢?抓住两颗种子的不同想法,进行深入的品析,让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思想自然地渗透到儿童的心田里。第二组:朗读与表演
  童话的特点要求童话的教学必须让儿童和文本的主人公进行深入的对话,也只有让儿童在有效的对话中,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实现儿童智慧的成长。针对小学阶段儿童的身心特点,童话教学中把朗读表演作为关键词提出来意义很大。
朗读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关键词句的体会,再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必然促进儿童语言的感悟能力的提高。表演则是更高层次的活动,除了儿童动用语言的能力外,肢体语言等亦要参与,儿童通过把课文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也是对儿童综合的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自由读、个别读等,让儿童在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感知文章整体,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五组:审美与想象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幻想是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而引起的一种指向未来的想象。积极的、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的幻想,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确思想行为的先行。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来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植根于生活,往往又对生活作夸张的叙述和描绘而达到一种升华,因而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童话中充满丰富的诗意的幻想,作家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童话总是以美的形象、美的幻想、美的意境向少年儿童揭示生活中美的本质,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因此,童话教学要把想象 审美作为教学的关键词。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文本,结合生活的实际,激发儿童的想象,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抓住故事中人物美的形象、美的思想,引导儿童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例如:《小露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这篇童话,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向儿童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故事中,小露珠的形象是那样美好,如何让儿童来感悟这样的美呢?教学中教师要凭借语言文字,带领学生品读表演,切实把学生的想象唤醒,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的手段,让小露珠的美走进儿童的心里,让美感和想象起飞。

湖北吴传燕通过语言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

*学生也可以自己创作的童话。

公主和王子

从前有一座古老的城堡,里面住着一位美丽、善良、聪明的皇后,还有一位俊秀的国王。皇后生了一位公主,名字叫雪儿公主,公主一家过着非常幸福快乐的生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雪儿公主也逐渐长成了一个大姑娘。雪儿公主长得非常美丽动人,也非常聪明善良。有非常多的人来求婚,可是国王和皇后都觉得不合适,公主看中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可是公主不敢跟她的父母说。

有一次在大街上,公主看见了她喜欢的王子,脸都涨红了。皇后看见了公主看着王子,就想:一定是公主喜欢上了王子。回到皇宫,皇后对公主说:你是不是喜欢在街上看见的王子?公主红着脸说:是的。于是皇后就把在大街上看见的王子请来了,皇后问王子喜不喜欢公主,王子说:喜欢。于是公主和王子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从此公主和王子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教师评议:

城堡的出现,是西方故事的借鉴;主人公的名字雪儿公主,有点像白雪公主;有许多人求婚,也像西方故事。看了前三段,我以为是仿写《白雪公主》,可是从第三段后面看起,却又感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故事了。你看,公主不敢跟她的父母说,公主的心思被皇后发现,公主见到了心上人脸都涨红了,这不是活脱脱的中国型故事吗?故事的结尾又是西方的形式了,也不知王子有没有看见公主,就说喜欢,他们的婚姻没有一点点的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阻力,完全是凭自己的喜好,就可以结合,还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你看,小孩子都倾向西方的自由结合呢!假如雪儿公主是西方的,那么西方的姑娘碰见中国的小伙子,那就来一段犹抱琵琶半遮面;假如雪儿公主是中国的,那么中国的姑娘遇见西方的小伙子,那就来一段欲开还闭

 

参加讨论的老师有

   萍(江苏)         庄永洲(江苏)          淼(湖南)

方西河(岳阳)        吴传燕(湖北)        赵宏军(黑龙江)

崔小春(江苏)      赵喜悦(河北)               高奇飞(内蒙)

黄仲华(江苏)    欣飞翔(甘肃            军(江苏)

 

 

 

                                     由江苏陆萍老师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