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谁是良臣
文/神龙跨三江
赵鞅(?——前475年),嬴姓,赵氏,原名名鞅,后名志父,谥号简。时人尊称其赵孟,史书中多称之赵简子,亦称赵简主,其全称名讳当为赵鞅、赵志父。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赵武之孙,赵成嫡长子,出生世卿大族,至晋定公时执政晋国十七年之久。他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是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春秋战国时期,尹绰和赦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赦厥为人圆滑,会见风使舵,看主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的话。尹绰就不是这样,他性格直率,对主子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人员外出打猎,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窜出来,赵简子命令随从的人员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谁抓住野兔子谁就受奖。这些随从人员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百姓一片庄稼。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野兔的人实行奖励。但是,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赵简子很不高兴地说:“这随从人员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他呢?”尹绰说:“他只知道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当然,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在您身上,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这样做。”赵简子听后闷闷不乐,在不断的思考着。
另一次,赵简子因前一天晚上饮酒过量,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三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这时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的求见,结果使那位贤人扫兴而去。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

后来,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深怕害了我。可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很多人的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了这番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他又跑去找赵简子,说:“你的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该帮助您的谋略和为人。赦厥从不批评您,是因为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我呢,总是注意你处事为人及一举一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如果我连您丑恶的一面也加以爱护,那对您有什么好处呢?丑恶有什么可爱的呢?如果您丑恶越来越多,那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严呢?”赵简子听了尹绰说的这些话,感受非常深刻,最终有所醒悟,明白了这些话的道理。

由此可见,上述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作为当代的为官者应有所觉醒,如果只说你好,不说你歹的下属,就不是真正的爱护你。真正的爱护并不是一味地讨好,而是在发现对方的缺点或错误时,能真心、正直地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使之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否则,正如尹绰所说,没人指出,领导的丑恶、过错等就会越来越多,威信就会越来越低、工作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更谈不上要保持美好的形象和尊严了。所以,这些应引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