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呼唤校长
文/神龙跨三江
学校是圣洁之地,是育人的场所。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这里汇集了许许多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他们的知识和道德水平走在社会前列,他们有着强烈的报效祖国的热情;这里汇集着无数莘莘学子,他们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有强烈的求知愿望……
这样的领域,是应当风清气正。校长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恪守职责。然而,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校长经不住诱惑而迷失了方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权力、金钱、美色占据了他们生活的空间。

如,《中国反腐倡廉网》报道:2011年四川省内江市纪委查处了三个学校的“一把手”腐败案件。其中,隆昌一中校长曾某因受贿51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没收财产40万元;《南方都市报》报道:2012年7月,校长陈某强奸12岁的女生,家长起诉后,当庭供认犯罪事实,并称是“控制不住性冲动”;《中国特别报道网》消息:2012年9月,保康县马桥镇小学校长王某在任校长期间,金斗中学的部分老师出3000——5000元红包就能卖到一个教导主任当当……由此可见,这些校长缺乏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私欲膨胀,把履行校长岗位职责的公共权力当作谋取个人利益、实现个人欲望的工具,其行为之嚣张,思想之腐化,素质之低下。视教育于不顾,为所欲为,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像这些校长要从重从快予以处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千秋大业,关乎国家民族长远发展、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注重校长的选拔,坚持和完善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制度,打破一些旧“框框”,让那些热爱教育事业,思想素质过硬、作风正派、有真才实学、群众公认,且愿意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尽心竭力的人才到中小学领导岗位上来。笔者认为,选拔校长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重品行,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德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是校长的基本素质,选拔校长必须把德放在首位。“人而无德,生而何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应把党性强、道德高尚、不计得失的优秀干部提拔上来;引导他们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忠诚高于天的信念;加强对拟任校长德的考察,切实为选人用人把好第一道关口。
重实绩,用踏实肯干、业绩优秀的人。坚持凭实绩选拔校长,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当前,不乏这样的校长,有的工作成绩平平,善走歪门邪道、打擦边球,搞假“成绩”;也有的做“老好人”,只求人际关系,而不干实事、难事、急事。在教学第一线选拔校长,更要突出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大张旗鼓地选拔那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者担任校长,让干成事者吃上“定心丸”;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对各种歪风邪气,组织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敢于说“不”,决不让心存侥幸者得逞,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重基层,用扎根一线、默默奉献的人。选拔校长,要扩大选拔范围,关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中层干部、优秀教师,他们中有很多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改和管理岗位上能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选贤用能,重心下移,突出基层,多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默默奉献,懂管理,精业务的人才,真正让教学一线的干部或教师吃香,让他们有奔头,让他们多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重公认,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人。教师、干部优秀不优秀,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清楚。我们要把群众满意、组织放心的人真正选上来担任校长,必须既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又要充分发扬民主。扩大群众的参与面,真正把发扬民主落到实处,要顺应干部群众的意愿,不断增强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把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校长选准、用好。

时代呼唤校长,呼唤校长的教育使命。“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揭示了校长对教育、学校、教师乃至学生发展所具有的影响力的内涵、特征水平。因此,校长要树立“用心做教育,用心做学校,用心为学生”的办学思想,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校长第三。”同时,我们要加大校长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力度。加强法纪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坚持制度管人,从机制层面上遏制学校腐败。使他们牢记党的宗旨,认清手中权力的性质,正确行使职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作为校长要用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唯有从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高度,树立高远的教育理想和坚定的办学理念,砥砺前行,深怀“办学不计一时功,教育要看十年后”的眼界、胸襟和气魄,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感谢雪墨馨香支持、感谢管理员的倾湮推荐!
感谢草根青葱校园栏目、感谢择文编辑志翔蓝天!辛苦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