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会议走出“超限效应”
文/神龙跨三江
我曾经在一家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非常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当牧师结束冗长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生气,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这种因刺激过多、过强而引起心理上的反抗情绪,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时常发生,尤其是学校的会议,常常是主要领导讲了,分管领导还要讲,接着各科室的领导又讲……结果,听者不耐烦了,或打开手机听音乐,或在下面说话。领导讲什么,根本没听进去,开会的作用完全丧失。所以学校的会议一定要走出“超限效应,真正发挥开会的作用。
注重开会的频率。学校经常收到上级下发的文件或电话通知等,要求按其精神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所辖的科室较多,每个科室都可能对学校下发通知,要求开展某项活动,这使本身杂事多的学校事情就更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转变观念,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会议。如,可以尽量把几项工作集中在一次会议上布置,不要为一件事就开一次会。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师生员工的支持与配合。

讲求布置工作的方法。学校有不少主要领导一讲话就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好像是在做学术报告,归纳起来,不过两三件事。这样,自然会引起老师们的窃窃私语。常规工作大家都懂,哪一周、哪一阶段应该开展什么工作,布置下去,再加上简单的工作要求,老师便会明白。详细的阐述只会令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还会出现“你要我那样,我偏要这样,看你怎么样?”的对抗心理和行为。因此,学校领导布置工作要讲究方法,要尽量少去阐述、少去强调。
创新工作布置的方式。学校工作的布置不是非得以开会的形式进行。必须开的尽量少开,可以不开的会尽量不开,关键是创新方法,讲求实效。

一是常规工作的安排,有关事项可以通知的形式张贴在学校的公示栏里,老师上、下班时到公示栏去看即可;二是如果事情只涉及到一部分老师,可以电话通知相关责任人;三是可以建立教师博客、或教师QQ群、或校园网,一些突发事情的工作安排就可以在上面留言;四是视其情况实行年级组或专业组会议制。由于年级组或专业组的教师大部分在同一办公室办公,学校把需要布置的工作或近期开展的活动通知给年级组或专业组的组长,由他们趁课间或午休时把工作布置下去。

总之,学校管理要把握好开会的的时间和次数的“度”,切忌“化少为多”或“化短为长”,多留点时间给老师,我们要真正做到:领导简简单单布置工作,教师快快乐乐领悟精神;领导轻轻松松开展工作,教师扎扎实实完成任务。为构建高效、和谐、充满生机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谢心动文苑支持、感谢管理员超酷小子的推荐!
感谢草根青葱校园栏目、感谢择文编辑育才老殷!辛苦了!
加载中,请稍候......